據媒體報道,中國銀行薪酬最高的信貸風險總監詹偉堅離職,正是銀行業高管降薪潮涌的日子。今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將削減七成左右,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
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高管薪酬分為兩套體系。董事長、行長、監事長及副職高管按照財政部的規定領取薪酬,而公開招聘的高管則按照市場化薪酬執行。詹偉堅屬于后者,辭職應不是降薪問題所致。不過,有分析稱,在限薪的大環境下,其他高管降薪讓他感覺難以留下。
降薪導致人才流失,這是人們早已預見到的結果。降薪雖然大快人心,但總歸是國企改革的軟柿子,不是最要害的改革。在國企改革的序列中,降薪雖然博眼球,但無足輕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更重要的事情。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面,還有松綁市場管制和開放市場準入的改革。
過去一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從甫一開始時的激情四射中慢慢冷靜下來。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和規范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股”。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表述里,是“積極”,而非“有序”。這說明混改不再求快,而務求一擊即中。
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什么要冷靜下來?因為沒有市場開放和壟斷破除,混合所有制肯定會跑偏,甚至異化和被綁架。
在昨天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特邀研究員、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表示,當前的混改名不副實,民企參與要小心。
保育鈞認為,混改的本意應該是吸收民間資本打破壟斷。但是現在被壟斷勢力改造為,我坐莊,你參加進來。這個就不對了,這進一步強化它的壟斷地位,而不是增強它的市場競爭力。
財經作家吳曉波[微博]在一次演講中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今天中國所有的改革里,國有企業改革是難度非常大的改革命題,幾乎36年來在靜態下的國有企業改革,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事實上,國企改革要想跳出窠臼,除了市場開放,還要解決產權界定及保護的大問題。市場不開放,“彈簧門”和“玻璃門”廣泛存在,國企就始終過不了利潤關,仍只是擅長做大規模,擅長背靠權力支配更多的經濟資源;產權保護不嚴,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有可能異化,不是國有資產流失、“蛀蟲”明火執仗,就是入股的民營資本說不上話,話說重了弄不好還有司法風險,于是民營資本被變相“國有化”。
在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繼續加大國企國資改革力度,加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復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這本來是一句很常規的表述,但卻被媒體紛紛擺上頭條。在國企反腐的新態勢下,人們希望國企國資的改革,能夠明白自己究竟要改什么。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