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燃油稅 或與盧布風險有關
證券時報記者 朱凱
日前,財政部、國稅總局宣布上調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等消費稅,12月13日起開始執行。
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榮枯線以及國家推行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下,有關部門為何還要“加稅”以調控經濟?一個大膽的猜測是,除了對抗我國當前面臨的通縮,進行稅收杠桿價格調節之外,或許也是對盧布匯率連續大跌后的風險防范測試,或是對“老大哥”俄羅斯的委婉暗示。
抑制性措施反向而為
近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是,我國的環境污染與能源自給率不足等問題也日益嚴重。上調燃油稅這一本該是在經濟過熱時采取的抑制性措施,為何會在當前實施?
按照國稅總局等的解釋,這次政策調整實現了提稅與降價同步,兼顧了宏觀調控需要和社會承受能力。
自今年年中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挫,截至目前,已累計下跌超過40%。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其它國家的用油成本不斷下降,而中國的用油成本卻因宏觀調控而相對高企。
獨立財經觀察員彭瑞馨認為,增稅或是希望抑制不斷下跌的國內產品價格。成品油消費稅在整個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油價卻對國民經濟產業鏈有較大影響,通縮則會抑制投資和迫使企業減少庫存。
防止價格繼續滑坡
通貨緊縮分為貨幣型緊縮與價格型緊縮。若增加的稅收與財政支出同步,其對整個貨幣供應量產生的影響很小,但對產品價格的影響較大。
今年以來國內各項資產價格持續下滑。央行[微博]實施定向寬松,對國開行進行定向再貸款以來,7月末M2總量為119.4萬億元,11月末為120.9萬億元,4個月僅增加1.5萬億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2.7萬億元。
從貨幣供應及價格層面來看,中國經濟已面臨通縮風險。為此,央行11月下旬降息,人民幣匯率隨之下挫,資金面同時趨緊。央行大幅干預匯市將沖銷基礎貨幣,銀行間流動性將更加緊縮;而實施降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人民幣匯率又將承壓。
“前幾年,中國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遭受輸入型通脹,央行采取了加息與提準等調控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更多的套息資金進入中國,進一步推升了通脹。而直到去年整個國民經濟因無法承受高息環境而爆發‘錢荒’后,資產價格才見頂回落。”彭瑞馨指出。
盧布隱含未知風險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曾坦言:貨幣政策不是萬靈藥。除了貨幣手段,國家宏觀調控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財政政策。
今年以來,中國面臨著輸入型價格通縮的“煎熬”。央行若繼續放松銀根,勢必造成套息資金流出,貨幣通縮可能加劇。
彭瑞馨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這兩輪燃油稅上調,或是為了對抗輸入型通縮而采取的價格調節。油價在經濟中的杠桿調節作用比較大。在未來原油價格反彈時,亦可用此杠桿工具去反向調節。彭瑞馨表示,但中國將不得不因此承受國際競爭力下降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此輪俄羅斯盧布匯率連續快速下挫的,是國際油價的不斷跳水。市場人士認為,對于近鄰中國來說,除了出口會受到沖擊外,或亦存在其他未知風險因素。中國經濟或許正“自顧不暇”,日前俄羅斯央行驟然加息至17%,或已暗示中國沒有或不會對其施以援手。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