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奧秘:改革主題曲和調控平衡策
本報記者 吳燕雨 北京報道
對決策層而言,進入11月之后,就開始總結全年的經濟工作。上個月,在一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指出,“現在進入11月,就是歲末了,要根據今年整體經濟形勢和走向來考慮明年的經濟工作。”
2014年,既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的元年,又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關鍵的一年,改革和保持經濟穩健增長同樣重要。
但是,在房地產下行和大宗商品價格回調的影響下,“三期疊加”現象突出,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但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通過精準的調控,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同時,部分領域的重點改革得以推進。
每周一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是觀察改革走勢、宏觀調控走向的重要窗口。一般而言,常務會議出臺的政策也會對次日的資本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產業促進政策。
國務院常務會議是中國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決策機制之一。按照《國務院工作規則》,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由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必須經國務院全體會議或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決定。這些會議的議題,絕大多數在當天就會公開,并被廣泛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今年以來,截至12月8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這些會議一般每周召開一次,每次有2-4個議題,主要議題包括研究改革事項、經濟政策微調、民生政策和對法律法規草案的討論。另外,有時還會有一些應急事項的討論,如今年的馬航客機失聯事件、應對魯甸地震等。
今年以來,國務院共召開37次常務會議。其中數十個議題涉及經濟政策的微調、各有十多個議題涉及中長期的改革、產業發展和討論法律法規草案,另外還有一些民生及其他議題。
改革主題曲
2014年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元年。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共召開了7次會議。
改革是今年中央政府的關鍵詞之一。在今年初的全國人大會上,李克強對全國人大代表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這份報告中,改革所占的篇幅最長。報告要求,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以調整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務求實效”。
以截至目前的37次常務會議的議題為研究對象,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重點改革議題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要內容。
繼2013年國務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300余項之后,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繼續成為今年的重頭戲之一。
今年,多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題討論這一改革事項,如:1月8日、6月4日和7月9日的三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分別圍繞推進簡政放權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出臺進一步的政策措施。
與去年不同,今年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的同時,加強了政府的監管力度,“放管結合”,推行政府責任清單。因此,在反壟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4月份的一次常務會議上討論了“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工作”議題后,6月份,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這份文件既強化放寬市場準入的機制,又要求強化市場監管。
其中的一些措施,如反壟斷執法曾一度引起市場的非議。9月份在天津召開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就反壟斷是否是針對外國企業提出了疑問,李克強回答提問時解釋了加大反壟斷行動的政策背景,“近一年多來,我們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目的是要給企業松綁,營造一個寬松和公平競爭的環境。在開展反壟斷調查的同時,我們還加大打擊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竊取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的力度。”
但轉變政府職能任重道遠,尤其是在反腐、削減政府審批權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不作為的情況較為嚴重。在10月份的一次會議上,李克強曾痛斥地方政府的不作為,他說,“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為此,國務院兩次派出督查組赴各地督查政策落實情況。
另一項涉及中國經濟長遠增長動力的改革也貫穿全年,即創新驅動戰略。而這一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對科技體制進行改革。1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決定改革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7月2日的會議提出,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緊接著,9月份,中央深改組召開第五次會議,專門研究科技體制改革的問題,會議審議了由科技部、財政部共同起草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目前,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在10月上旬已發布。未來的改革還將涉及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這一議題進行了討論。
除上述的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外,其他一些影響重大的深層次領域改革也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層面被討論,如地方債改革、國企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戶籍改革、價格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
以地方債務改革為例,在4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時,李克強指出“要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債務存在的風險”,9月2日的常務會議指出要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這是國務院首次發文全面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開啟了這一輪地方債務管理改革的窗口,此后各相關部委的政策細則陸續出臺。
有些改革,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發改委制定的改革文件中均作為重點改革內容列出,但目前中央層面的相關改革意見并無出臺。如國企改革,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多個省份出臺了本區域的改革辦法,但是中央層面的文件至今沒有下發,這很可能會成為今年底或明年初改革重點推進的內容。
調控平衡策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清晰的判斷,“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深層次矛盾凸顯,正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經濟下行的壓力首先從持續了十多年高速增長的房地產業開始。年初,杭州樓市降價的消息被熱炒,這是房地產業在沒有政府政策打壓之下,首次出現回調的標志性事件。此后,圍繞放松限購、限貸,地方政府和中央監管部門持續博弈,從最初地方政府遮遮掩掩地放松,到后來除一線大城市之外的全面放松。隨后,各地鼓勵買房的救市政策也陸續出臺。
房地產下行不僅僅帶來了占固定資產投資四分之一的房地產開發投資迅速回落,而且與房地產相關的水泥、鋼筋等建材及家裝行業也持續下行。
為了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除了年末降息之外,在貨幣政策層面基本沒有放松。政策的預調微調則成為常態。
財稅政策是重要的調控手段,其主旨是減稅。今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涉及這一內容。如,4月2日的常務會議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4月16日的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并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6月11日的常務會議決定簡化合并增值稅特定一般納稅人征收率減輕企業負擔等等。有些減稅政策則是為了促進特定領域的消費,如7月9日的常務會議決定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
穩增長必須穩投資。在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和水利工程建設方面,中央政府陸續出臺政策,加大在這些領域的投資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有多次會議討論與此相關的議題,如4月2日的常務會議同時討論了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和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
但在地方債務膨脹、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形勢下,僅僅依靠政府投資,既不現實,也會導致對民營經濟的擠壓。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民間投資成為今年常務會議關注的重要議題。
要拉動民間投資,尤其是投資過去只有政府資金才能進入的領域,這就需要打破政府的壟斷。
在今年10月8日的常務會議上,國務院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10月24日的常務會議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11月5日的常務會議再次削減前置審批,并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準。此后,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全面指導社會資金進入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
為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投資,國務院還推出示范項目,財政部和發改委則重點引導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的PPP模式規范化。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一般周期長、回報率不高、資金需求量大,政策帶來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在工商注冊登記改革和支持小微企業方面,新政策已經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全國各地企業注冊量井噴,同時就業狀況保持了總體穩定。
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國務院在7月份和11月份兩次常務會議中討論這一議題,這既說明國務院層面對此事的重視,也說明解決之難。針對企業負擔過重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在5月份還討論了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問題,以減輕企業負擔。
“調結構”既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這主要體現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方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涉及具體產業發展方面議題的會議超過10次,涉及的具體產業包括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物流業、旅游業、保險業、云計算、快遞業、服務外包產業等等。在5月份的常務會議上還決定大幅增加國家創投引導資金,以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新興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較少,在國民經濟整體占比不高,但這些產業對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增加就業十分重要。如物流業近年來被稱為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來自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不含港澳)快遞業務量接近60億件,連續42個月同比增幅超過50%。在今年6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這對物流業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
改革和發展之本是民生。民生政策同樣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要內容,在今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曾分別在1月、2月和8月份的三次會議議題中涉及養老保險問題,其他的民生議題還包括就業、商業健康保險、臨時救助制度、發展慈善事業等等。
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民生政策進行了歸納總結:“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并且直指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