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認為,在觀念上要校正慣性的、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還需要長期措施。
中央今年3月出臺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對此,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粗放的發展模式仍存慣性,改變這種模式還存在很大挑戰。
土地財政問題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新京報:你如何看這一年來推進城鎮化的進展?
李鐵:中央出臺一系列政策,對地方債務問題、政績工程問題、城市發展模式等進行規范引導。在地方層面,各地也制定了城鎮化發展規劃,對本地區城鎮化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新京報:你認為當下推進城鎮化還有哪些方面的困難?
李鐵:僅靠一個會、一個文件來扭轉幾十年發展形成的矛盾很困難。特別是在觀念上,要校正慣性的、傳統的計劃經濟思維模式,還需要長期措施。
畢竟30年的改革發展,大家習慣了粗放的發展模式,習慣用大量短期行為來推動城市發展,積累了不少的矛盾。比如說要解決大量的外來人口問題,不僅涉及干部思維的變化,還涉及原有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利益結構調整。這就對以往城市發展模式形成挑戰。
新京報:這種對以往城市發展模式的挑戰具體是怎樣的?
李鐵:以往都是粗放型的城市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的形成有很多制度上的原因。比如說,城市依賴于土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招商引資,靠賣地來解決地方財政問題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的慣性。這種發展慣性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要改變這種發展模式,就面臨很大的挑戰。
第一,怎樣調整既得的財政利益?絕大部分地區都是低價征地完成招商引資,進行公共服務支出。如果把土地財政斷掉,恐怕很多地方融資平臺就會出現斷裂,地方債務可能就會崩盤。第二,有沒有新的模式進行替代?沒有替代模式,土地財政問題肯定無法解決,甚至會加劇矛盾。
另一方面,農村集體土地能否真正實現同權?有些地方如北京海淀,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農村集體土地也可以進行抵押貸款。但更大范圍內的農村集體用地流轉,則面臨很多制度瓶頸。
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應注重運營效率
新京報:地方財力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保證。不久前,北京進行了地鐵公交的調價聽證,從城鎮化發展資金保障的角度,你如何評價北京的地鐵公交調價?
李鐵:調價是必須的。實行低票價、高福利,再利用土地財政補貼維持城市基礎設施的低效運轉,這是不可持續的。調價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公眾的承受能力,也會面臨怎樣補貼中低收入人口等問題;但無論怎樣,價格改革都是勢在必行的。不過,按目前價格改革走下去,也不見得能夠維持基礎設施、公共交通的高效運轉。
新京報:怎樣才能提高公共投資的運營效率?
李鐵:第一,要降低運營成本。這些年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大量忽視了居民的方便程度,而是看重面子工程。我去過很多國家,像中國這樣的豪華型基礎設施供給很少,國外地鐵站點、停車大廳的裝飾沒那么豪華,都是很實用的。
第二,管理效率要提高,要更市場化。全世界的普遍規律是,民營資本流轉要比國有資本的效率高。
第三,在整個基礎設施投入過程中,要注重發揮綜合功用,提高周邊配套設施升值空間,利用地鐵站點周邊土地和地下空間給運營公司補償。
第四,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步給市場。很多國家的地鐵有國有的,也有民營的。競爭也可以帶來運營體制的創新和效率的大幅提高。
改革城市管理體制釋放中小城市活力
新京報:你最近剛從德國回來。德國的中小城市發展有哪些可供中國借鑒的地方?
李鐵:德國城市管理體制和我們不一樣。中國城市是等級化的管理體制,這就使各種資源集中流向高等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而德國所有中小城市是自治的。怎樣突破等級管理的束縛?怎樣發揮中小城市活力?這是我們未來在城市管理制度改革過程中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全國5萬人口以上的建制鎮800多個,是不是要及早轉化為市?這其中需要破解一些機構、管理體制難題。只要打破了管理體制壁壘,權限下放,給中小城市發展活力,加上交通資源的再配置,中國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局面就會出現。
同題問答
有500萬肯定不會投股市
Q:2014年中國的經濟形勢,是否超出了你的預期?
A:中國經濟增速只要在7%左右,不是特別大的問題。中國政府調動資源能力,優于其他任何國家。
Q:如果你有500萬元的閑置資金,在2015年用于投資中國市場的話,你會投資樓市還是股市?
A:不太好回答,但肯定不會投資股市。股市需要專門操作、不斷保持關注,還要有技術能力。
Q:如何看待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它是否沖擊到了你的行業、公司或生活?
A:沖擊太大了。每天大量時間要看微信,現在很多信息獲取、工作聯絡要借助移動互聯網。走到一個地方,首先關注有沒有WiFi,離開互聯網就像與世隔絕。
□新京報記者 張旭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