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 (記者王姝)繼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原司長張東生8月22日被最高檢立案偵查后,今天,國家發改委又傳出一名司長被調查的消息。有媒體報道稱,8月24日前后,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原司長曹長慶外出回京時,在機場被帶走調查。
跟張東生相同,曹長慶也是國家發改委的一名老資格司長。公開資料沒有查詢到曹長慶的任職履歷,但早在2007年,他就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身份,出席新聞發布會,解讀價格調整政策。自此直至今年5月退休時,他一直擔任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職務。
在審批權云集的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掌控的審批權限尤其重要。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價格司的職能包括:研究起草價格和收費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研究提出政府管理商品、服務價格和收費的原則和作價辦法;擬訂重要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收費政策并組織實施;審核少數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收費標準。
執掌價格司至少7年的曹長慶,直接參與并部分主導了近年來房價調控、油價調整、藥價調整、階梯電價等多項重大改革。
身為價格司司長,在價格改革啟動或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時,曹長慶經常出面解讀,但他的解讀,也常遭遇各界質疑。
解讀豬肉價格上漲被“拍磚”
2007年8月,豬肉等食品價格暴漲,曹長慶答記者問時稱:“據國家統計局測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居民生活每人每月增加支出12元左右”。他認為,雖然食品價格上漲明顯,但老百姓每個月每人只多花了12塊錢。
這一解讀隨即遭遇“拍磚”。不少人發文質疑:“不知道曹長慶司長家里是誰在當家,又是誰在負責食品的購買?”中國網當時刊發的一篇評論,就跟曹長慶算賬:“人均月多花12元確實不算啥——少吃一斤豬肉而已。可事實上誰都清楚,老百姓一個月人均多為食品支出的錢,何止才一斤豬肉?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年消費豬肉38公斤,每月超過6 斤。僅此粗略計算,就遠不止12元。而其它糧、油、蛋、魚等漲價的影響還無考慮進去。”
解讀房價下降后不久房價大漲
還是2007年,曹長慶12月13日做客中國政府網時表示:“從最近這一段時間來看,有部分原來房價漲得過高的城市已經開始在往下走了”;“深圳、廣州、上海甚至是北京這些城市,原來銷售很旺的個別地段現在有價無市,銷量有所下降。當然,這到底是一個趨勢,還是一個暫時性的現象也有待觀察。但是我想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這種住房供應過于緊張的局面會逐步得到緩解”。
遺憾的是,媒體隨后就披露了北上廣房價回落的真相,如廣州《樓市》雜志當年發布的報道顯示,所謂的“回落”只是先揚后抑的把戲,不少開發商先拉高房價,再打折促銷,廣州部分樓盤的促銷價比初始房價高了兩三千元。而且,2008年開年后,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的房價全部開始暴漲。
解讀油價上漲被“叫板”
近年來,我國油價市場價格調整頻繁。每次油價上漲時,曹長慶都會出面解釋上漲原因,他多次解釋說,雖然油價上漲,但發改委等部門已經采取措施,推遲了提價時間,控制了提價幅度。
例如2011年2月,繼2010年提價后,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350元,相當于90號汽油全國平均零售價每升上調0.26元,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上調0.3元,漲幅為4.5%。
曹長慶當時解釋說:“去年(2010年)12月22日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以來,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震蕩上揚。1月22日,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超過4%,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應適當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但考慮當時的物價形勢、春節以及成品油市場供求狀況,國家適當推遲了提價時間,控制了提價幅度”。
同年10月,汽、柴油價格數次連漲后開始下調,每噸降低300元,網友質疑油價調整“漲多跌少”、“漲快跌慢”。曹長慶回應說,“漲快跌慢”完全不存在,“在成品油調價操作中,每逢國內油價需上調時,因要考慮對下游行業影響以及通脹壓力,國家不僅適當控制調價幅度,還經常推遲調價時間;每逢國際市場油價大幅下跌時,國家即按當時國際市場油價于上一次調價水平所對應的降幅及時下調國內成品油價格”。
但是,曹長慶的解釋難以讓網友信服。不少網友曬出紐約市場原油價格和外匯牌價,同步對比北京的油價,堅持認為“漲多跌少”、“漲快跌慢”。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