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央企高管年薪將不超60萬 股權激勵有望重啟

2014年08月25日 13:07  經濟觀察網  收藏本文     

  薪酬改革下狠手 金融央企高管或降薪70%!

  在習近平提出要對國企不合理收入進行調整之后,國企薪酬制度即將面臨大調整。《財經》雜志稱,受影響最大的金融央企高管將被限薪,大部分主要負責人的降薪幅度高達70%。但與此同時,暫停近5年的股權激勵試點有望重啟。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部署了央企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實現薪酬水平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監督有效,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央企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

  會議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財經》提到改革意見的最新進展與細節,由人社部牽頭、財政部等部委參與的對央企主要負責人的薪酬調整方案初稿已經草擬完畢并開始征求意見。而這份計劃草案一個主要建議是,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后不能超過年薪60萬元。根據這樣的規定,平均薪酬較高的金融企業高管削減數額最大。

  此外,暫停近五年的金融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高管和員工股權激勵亦有望近期內正式啟動試點。

  這兩項新政,將成為未來金融機構和央企薪酬改革的核心。

  薪酬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為了縮小金融與實體國企高管薪酬間的差距。數據顯示, 2011年央企高管平均薪酬72萬元,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例,2013年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大部分超過100萬元。

  自2002年國有銀行改革以來,金融領域高管薪酬逐漸市場化,并且高于其他國企。但國有銀行負責人仍具有行政級別和干部待遇,可以享受升遷機會,由此形成了薪酬市場化但職務身份并未市場化的現象。

  此次改革不單單只是限制薪酬,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股權激勵。

  《財經》提到,由財政部主導的國有金融企業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相關方案已經完成最后一輪征求意見,即將正式試點。

  這份計劃主要看點是,為發揮對國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長效激勵機制,將對國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實施股權激勵計劃,計劃推行用國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一定比例的薪酬購買所在公司的股票,從而達到持股目的。試點成熟后,將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中全面推開。像民生銀行這種民營機構并不在試點范圍之內。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介紹過,在銀行業爭相試點“混改”之際,對于高管和員工的股權激勵將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最新的一步。而交行有望第一個吃螃蟹。

  8月21日,在交通銀行中報發布會上被問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是否會涉及高管、員工們的股權激勵時,交通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錢文揮表示:“包括在方案中,作為一部分”。

  交行行長彭純對“混合所有制”的回應是:“正在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方案”和“在有關政策上爭取先行先試”。

  2006年,中國財政部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了一項試驗性計劃,允許國有上市企業對雇員提供股權激勵。但在2008年,財政部又下達文件,禁止國有金融類上市公司開展股權激勵。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新國九條”明確推進員工持股計劃,“新國九條”更是在“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段落之后,明確要“允許上市公司按規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持股計劃”。

文章關鍵詞: 國企薪酬高管薪酬股權激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聞太原3任公安局長均被免 公安部官員接任
  • 體育西甲-梅西兩球巴薩3-0 英超-曼聯1-1
  • 娛樂61歲鐘鎮濤今日大婚 狂歡兩日豪擲530萬
  • 財經山西政商灰色朋友圈:培養富可敵國煤老板
  • 科技IDG熊曉鴿夢想:記者、投資與好玩項目
  • 博客羅亞蒙:北京地鐵有必要調價嗎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南一中學規定男女拉手兩次勒令退學
  • 高善文:《大熊市可能結束》并非我意
  • 水皮:從“渡邊太太”到“中國大媽”
  • 趙秀池:金融業莫對地產落井下石
  • 凱恩斯:創業板可能出現萬億市值股票
  • 沙黽農:民心思漲 新政需要牛市
  • 葉檀:農民不愿成市民原因何在?
  • 徐斌:八月信貸數據或致全面降準降息
  • 冉學東:放松限購限貸只是拉長了周期
  • 許一力:躲在冰桶挑戰背后的商業秘密
  • 馬躍成:樓市相關企業面臨生死一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