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會出現雷曼時刻 謝國忠:房價救不起來了
■賀江兵
最近,海內外關于中國是否會爆發金融危機的報道和討論越來越多。在筆者看來,中國不具備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條件,盡管局部和個別機構會出問題。雷曼時刻不會到來。
首先,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不至于引發金融危機;其次,房價下跌尚不能構成對銀行致命沖擊;再次,金融系統自身抵御風險能力在增強。
其一,金融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而央行[微博]凍結了大量存款準備金,這是應對危機的資金保障;其二,受貸存比限制,銀行不會無節制放貸;其三,銀監會新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會令杠桿率變低。盡管,不良貸款有上升苗頭,影子銀行或會出現風險。
5月23日,經濟學家謝國忠對筆者表示,現在的問題是,銀行間接融資成本低,貸款放不出去,降準沒用。關于房價下跌銀行承受不承受得了,謝國忠說,房價漲的時候怎么不考慮到這個風險?就像喝醉酒后會出現各種問題,那為什么不考慮要不要喝酒的問題。
降準依賴癥得改
以往,經濟一旦出現放緩苗頭就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也是導致廣義貨幣M2居高不下的根源之一。
筆者已經多次提到,即便降準,銀行也不具備大幅放貸的貨幣、法律和現實的各項基礎。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貸存比不得超過75%,這對保持銀行流動性至關重要,很多人呼吁取消這一限制,個人覺得是荒唐的。
在這部法律實施之前,很多銀行出現了存貸倒掛現象,即:貸款余額高于存款余額,后來產生大量不良貸款,最終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不良貸款。
“盤活存量”是銀行唯一的出路。
根據央行統計口徑數據顯示:2008年底,全部金融機構(含政策性銀行,下同)貸存比為66.9%;2009年貸存比為69.4%;到2014年3月底,貸存比高達71.4%。這時候如果降準,那就是鼓勵銀行違反《商業銀行法》,挑戰75%法定底線。銀行也很難給處于艱難之中的中小企業放款,只會壘大戶,最終導致國企、央企資金過多找不到出路高價買地皮,助推房價持續上漲。
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央行凍結了20萬億存款。這對應對金融危機和避免通脹是至關重要的。
加之,《商業銀行法》的法律規定,降準也不能解決銀行再新增貸款問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農村信用社由農業銀行代管,鄉鎮信用社要向農行鄉鎮營業所繳納準備金。1996年,在農行和農信社分家之際,農行營業所產生了大量不良貸款,而農信社由于準備金被大量繳存,放款較少,資產質量遠高于農行。
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銀行放貸的法律限制和準備金限制是必要的。
在大型商業銀行中,農行貸存比最低,只有60%;郵儲銀行因歷史原因只有30%,毫無疑問,未來,農行和郵儲銀行資產質量是最好的,那些頂風朝產能過剩行業大量投放、沖規模的銀行未來肯定會受到懲罰的。期限并不會遙遠。
貸存比限制和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既是避免出現大規模壞賬從而防止金融危機的法律保障,同時又是在危機出現后的資金保障。
另外,銀行放貸款還要受到資本充足率限制。謝國忠認為,現在銀行發行的所謂優先股,本質上是金融次級債,就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來看,解決金融危機,次級債沒用。真正起作用的是核心資本金。
銀行能扛住雙下滑壓力
經濟增速回落,房價下跌真的能引發金融危機嗎?銀行到底能扛住多大的房價下降幅度?
其實,早在去年底,央行組織了17家大中型商業銀行進行過壓力測試,這17家銀行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民生、光大、華夏等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這17家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占到了銀行類金融機構的61%,具有代表性。
央行設置過三個級別的壓力沖擊,假設經濟增速放緩,分三種情形:輕度沖擊為GDP增長率下降至7%;中度沖擊為GDP增長率下降至5.5%;重度沖擊為GDP增長率下降至4%。
測試結果顯示,在上述三種情況下,銀行不良貸款會出現以下狀況:輕度沖擊下不良貸款率上升1個百分點;中度沖擊下不良貸款率上升2.5個百分點;重度沖擊下不良貸款率上升4個百分點。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并不高,2013年底不良貸款率僅為1.49%。即便將為央行假設的重度沖擊,銀行依然能支撐得住。
2010年4月,本報曾最早報道“銀行能承受房價下跌20%到30%”。2011年11月,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表示銀行能經受房價下跌50%。劉明康表示,假設最壞的情況發生,即當房價下跌50%,銀行的貸款覆蓋仍能達到100%,雖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沒有問題。
剛離開銀監會主席位置不久的劉明康說的那句話當然有依據。何況,中國的放貸杠桿率并不高,尚未實現證券化,這一方面占用了銀行信貸資金、消耗了資本金;另一方面也規避了金融風險。
而謝國忠對筆者表示,“各級政府部門都喜歡說房價下跌,銀行如何受不了,地方財政如何受不了,都是向老百姓顯示,房價只會漲不會跌,挖坑讓老百姓跳,現在老百姓也沒錢買了。所謂的救市也是沒用的!
中國老百姓對房子的情懷與其他國家并不完全一樣,如果是自住房,一般是不會出現斷供的,何況央行征信系統已經覆蓋了個人住房。違約成本是相當高的。
假設出現極端情況,在房價暴跌之后,出現大量斷供,也不會出現開發商所威脅的“要死銀行先死”狀況。為什么?很簡單。銀行可以收回房子,轉手交給資產管理公司處置。
早期,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日子最好過的是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為什么?因為,信達是專門處置建行不良資產的,而建行又曾是中國住房貸款最主要的貸款提供銀行,當年曾廣為流傳的一句廣告詞——“要住房,找建行!苯ㄐ袆冸x的大量不良資產是房地產以及爛尾樓,后來房價飛漲,這些不良資產“變臉”成了優質資產。
依賴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刺激房價的增長方式的確需要改了。盡管央行受到各方壓力,降準的空間尚在,降準對信貸的影響已經基本無意義了。
房價剛不漲了,各地就慌了,各種刺激政策會粉墨登場,估計效果不大。股市都跌7年了,也沒見誰真慌過。
大潮還沒退去,裸泳者已經跳起來了。
(本文作者為《華夏時報》總編助理、金融部主任)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