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擴大消費路徑有數條支線,但主線是提高居民收入。
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分別為6.7%、6.5%和6.8%,均滯后于同期GDP增速,相比較2012年9.6%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明顯下滑。
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國民收入在勞動、資本和國家稅收分配中的不公,勞動報酬收入占份額過低,是制約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2013年初被國務院批轉,表明收入分配已經被正式提上議程,細則有望在2014年出臺。
居民收入遏住消費咽喉
2013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增長均受到影響。
《綠皮書》指出,我國消費增長緩慢,與收入體制現狀有較大關系。未來應下決心進一步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取得實質性進展,盡量減少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對居民部門的擠壓,同時,縮小社會各群體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人群規模。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由1995年的67.3%降到2007年的57.5%,下降近10個百分點,2008年金融危機后下降更加嚴重。
余豐慧表示,國家和企業從國民收入中拿得過多,居民拿得過少,使居民收入增速下降。
居民收入差距過大也不利于消費擴大,北京師范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李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際收入差距近幾年保持平穩,并沒有擴大,但本身差距已經較大。
收入分配改革在即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決定》提出,下一步要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商務部研究院專家趙萍博士表示,必須盡快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而且在收入倍增計劃前面必須加上“真實”兩字。
在具體執行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家統計局報告稱,勞動者報酬一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80%左右,加快勞動者報酬增長對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宏觀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具有關鍵意義。
該報告建議,將勞動者報酬增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規定,進一步發揮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的調節作用。
《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13)》指出,目前行業間收入差距仍十分突出。其中2003年到2012年,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平均工資對比,分別從1.58倍,上升到目前的1.76倍,其中影響行業平均工資差中有33.3%由行業壟斷造成。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微博]表示,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邊際消費傾向。即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如果增加的收入主要集中在收入高而消費傾向較低的少數人群,社會總體消費水平也很難提高。
上述報告建議,下一步需要引入競爭,切實放松鐵路、電信、電力等基礎產業的進入門檻,考慮對壟斷行業收壟斷稅,加強對壟斷行業工資調控和收入監管。
一位發改委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收入分配相關細則正在制定中,預計2014年將有內容出臺,其中控高和提低是關鍵兩點。
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擴大消費的另一個關鍵在于稅改,一位不愿具名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5年我國間接稅比重為65%,由于間接稅與商品價格高度相關,且具有累退性,容易推高物價、抑制消費需求和增加消費者稅負。
在直接稅方面,我國個稅征收范圍未充分體現出收入分配功能。“高收入者往往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避稅,個稅基本變為‘工資稅’,且高收入者對消費的拉動也存在邊際遞減效應。”這位人士說道。
他表示,未來增加個人保有環節的房產稅、遺產稅以及社會保障稅等直接稅種以調節收入分配將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