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記者 丁棟)13日閉幕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持續引發外媒關注。綜合外媒報道,新一屆政府在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思路上已有所轉變,不再強化僵硬的行政命令,而是更注重市場規律。
據BBC中文網16日報道,會議確定了未來中國城鎮化目標,實事求是、切實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層層加碼、級級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長。文章稱,中國明年是改革年,定調明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已經勾勒了一幅新型城鎮化圖景。
中國國家發改革委在隨后召開的年度會議上公布,未來將抓緊修改完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爭取盡快出臺關于戶籍、土地、資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配套政策。BBC指出,以上政策領域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密不可分,種種跡象反映,未來中國將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代替政治化手段進行房地產調控。
BBC援引專家觀點稱,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再次提及堅持使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城市圈大規劃下,產業先行的市場作用仍然是最重要,而不是完全再靠政府的力量推動城鎮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7日刊文《中國城鎮化在正能量轉彎》指,中國城鎮化道路正在轉彎,亮點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決定性作用一脈相承。一方面破解城鎮化的資金需求問題,以社會資本為主體,也破解“鬼城”、“空城”問題,避免新城建設淪為政績工程;同時有利于培育中國實體經濟新增長點,使更多資金從泡沫領域如房地產轉移到其他領域,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
華爾街日報網站16日刊文稱,中國領導人重申,將把城鎮化轉變為拉動經濟增長以及重塑經濟結構的強勁動力,并表示將鼓勵農村人口遷入小城市,同時控制北京、上海和其他特大城市的規模。
報道指出,中國領導人也將關注點投向了加快城鎮化發展的成本方面,稱地方政府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但公告未具體說明應如何實現這些目標。中國的研究人員已建議可將消費稅、房產稅和資源稅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公告還暗示,中央政府可能會擔負更多的城鎮化成本。
華爾街日報提醒城鎮化過程中的債務問題,文章稱,中國的許多小城市已經被空置的工業園和住宅樓盤所包圍,這些樓盤都是靠地方政府大規模舉債籌資建成的,經濟學家們稱地方政府債務的激增已成為中國的一大財政弱點。
聯合早報文章亦指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藍圖要落實,龐大的資金缺口是一大挑戰。要想體現“以人為本”,就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但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非常高,而其他城鎮化基礎設施投入也不小。尤其在實行集約型的城鎮化道路中,土地財政也將會減少;同時當前的金融產品短期屬性,也與城鎮化的長期屬性產生沖突;這些給如何籌集巨額城鎮化資金提出了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