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房產調控潮 效果還需走著瞧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羅宇凡、華曄迪)隨著西安市《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意見》出爐,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已經有14個城市相繼出臺了地方樓市調控新政策。這其中既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包括南京、武漢、南昌、沈陽、廈門、長沙、杭州等二線城市。面對高歌猛進了將近一年的房地產市場,歲末年終,各地終于出手了。
加強限購、嚴格信貸、增加供應……繼續采用傳統政策手段進行的新一輪調控,究竟將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時針撥回到2013年年初,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五項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除拉薩外的省會城市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建立健全穩定房價工作的考核問責制度等等。
不過,盡管新“國五條”出臺迅猛、措辭嚴厲,卻并沒有立即引發全國范圍內的政策跟進。除了北京等少數城市嚴格執行了相應要求以外,大部分城市并沒有實質性動作。以至于在市場短暫地消化了調控帶來的影響之后,迅速走上了反彈之路。
11月18日,當國家統計局10月70個城市房價數據出爐時,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房價已經連續增長了幾個月,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同比增長幅度已經連續數月超過20%。幾乎所有的市場人士開始斷言:多數一線和二線城市已經無法完成房價的全年調控目標。
盡管目標完成基本無望,各地卻在年底做出了嚴格調控的各種姿態。在10月底、11月初,“京七條”“滬七條”“深八條”相繼問世,一線城市首先舉起調控大旗,隨之而來的是二線城市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11月底,僅僅在兩天時間里,武漢、南昌、沈陽、廈門、長沙、杭州以及南京就緊隨北上廣深之后,相繼出臺升級版的樓市調控政策。
在鏈家地產[微博]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旭看來,年末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房地產市場調控新政。一方面是由于近期房價上漲較快,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輿論反彈,地方政府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年初出臺的“國五條”明確要求各重點城市按照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價格控制目標。隨著年末臨近,部分城市完成目標幾近無望,出臺政策來穩定市場預期,并表明調控的決心。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告訴記者,在一線城市發布相對有力度的調控升級政策后,二線城市全面接棒,已經有超過10個二線城市出臺地方細則,預計后續還將有超過15個城市出臺新政策,全國合計有望超過30個城市出臺調控細則。但從二線城市的力度看,基本都是簡單的表態型內容,對市場的直接影響預計不大。
“表明決心”“表態”……從市場人士的措辭不難看出,升級調控政策目前對于許多城市而言,不止是穩房價,更要穩人心。
事實上,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人們對于房地產市場的期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面對持續上漲的房價,與調控相比,人們更期待的是改革。
在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看來,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到處都體現著房地產改革市場化的新思路和新舉措。這其中既包括明確提出的房產稅改革,也包括“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既包括建立全社會房產基礎數據統一平臺,也包括“探索實行官邸制”;既包括“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也包括“完善產權保護制度”。
“如果三中全會的精神能夠得到全面貫徹,那么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將是必然。”朱中一表示。
不過,改革畢竟是長遠之策,具體到眼下火熱的市場,一旦離開了強有力的行政干預,房價或許就會出現失控的危險。此時此刻,如何將當前的調控與未來的改革相銜接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與以往不同的是,年末這波地方政府自發的調控潮,并非全部收緊。與其他各城市收緊限購不同的是,徐州在限購的地理范圍和限購的住房面積檔位之中都有所放松。”張旭表示,與調控收緊相比,這種放松政策對其他城市也具有比較明顯的示范意義。某種程度上講,因地制宜的地方調控正是房地產調控越來越市場化的一種體現。“預計未來的樓市調控政策將會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經濟、房地產市場、人口規模以及房價走勢等多個角度權衡,出現全國范圍內‘一刀切’的可能性會越來越低。”張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