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耿雁冰
實習記者 徐 穎 北京報道
11月26日,人社部首度公布過去10年企業職工養老金數據,2012年, 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歷史高位,超過兩萬億。不過,隨著“廣覆蓋”紅利消失,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結余增速逐年遞減,養老金籌資來源急需擴大。
雖然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創下年均增速33%的佳績,并且余額逐年增加,似乎證明了養老金“不差錢”,但仔細分析這10年內的變化,養老金增速已從最初超40%,下降到2012年的23.4%。如果去掉財政資金對養老金的補助,其自身增速僅為18.6%。
目前,我國三大養老保險體系包括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我國大部分人口,其中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最早,運行也最成熟,這一養老保險基金的變化,可以反映出我國整個養老體系未來發展的趨勢。
企業職工養老金結余增加,主要得益于勞動力持續增加,以及養老保險不斷擴圍。但是,老齡化社會到來,養老金支出將承受考驗。
從2004-2012年間,企業離退休人員增長率從6.1%,攀升到9.7%,相應的,同期養老金支出額增長超三倍。而同一時期參保職工人數除個別年份外,均保持穩定水平。尤其是“十二五”后期,我國就業人口數量將開始下降,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也將隨之下降,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2011年以來,企業職工養老金支出已經突破萬億,而且增速逐漸擴大。就在去年,養老金支出與收入的增速持平。雖然官方一直沒有公布對未來養老金收支的預測,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再加上個人賬戶缺口,有可能出現養老金收不抵支的情況。
隨著老齡化人口增加,領取養老金人數越來越多,繳納養老金人數逐漸減少,僅僅依靠財政資金顯然難以填補。
我國企業與個人的養老金繳費率已經處于全球第一梯隊,在企業利潤下滑的情況下,不具備上調的空間,而延遲退休短期內也難以推出。
在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方面,加大劃撥國有資產力度,已經成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之一。
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改革《決定》,在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將繼續逐年提高,預期目標設定在2020年達到30%的水平。上繳的收益將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