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過不了多久,各地官員在談到地方政績時不再羅列出一連串GDP數字,而是會告訴外界當地的天有多藍、地有多綠……這一幕是否會出現,取決于“一刀切”唯GDP論的政績考核指標會否重修,生態文明建設的權重和考核力度能否增進。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記者 秦菲菲 ○編輯 陳其玨
近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談到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時稱,發改委將會同或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包括完善政績考核制度,推動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
此外,發改委還將會同和配合有關部門“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推動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對上證報記者說,過去以GDP為導向的模式下,很多地方都是以犧牲環境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的,在遇到沖突時,經濟發展優先于環境保護,而現在弱化GDP考核,加大生態文明考核力度是一個好的導向。這一做法更有利于改變地方的“唯GDP論英雄”,能更好發揮生態“指揮棒”的作用。
生態文明考核權重增加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透出,“生態文明考核”將取代“一刀切”的GDP考核,成為各地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導向的一個重大變革。
繼國家對青海三江源、西藏取消了地區生產總值的考核后,此次《決定》將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總量指標。改革開放以來,在“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念和唯GDP論的指導下,中國經濟在迎來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資源代價。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
此次《決定》取消部分地區生產總值考核的范圍和發改委對調整政績考核的表述正是不以GDP論英雄最直接的表現。
不同地區采取不同考核指標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王世汶對上證報記者說,過去我們考核領導干部和對地區的發展要求是“一刀切”的,但現在改革的方向是,所處地區不同,環境平衡的能力不同,發展階段和潛力不同,部分地區可能會適當降低對GDP的要求,增加一些對環境的考量。
有區別地給予不同地區以不同的考核指標有著重要意義。王世汶說,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和工業的發展可能對環境的影響不是那么大,因為河流在東部地區等基本上已經到末端了,而且因為開發得早,工業發展已經相對成熟。
相對而言,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一些敏感地區,產業開發還比較有限,環境對全國的貢獻還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挖掘。在這些地方適度調整GDP和環保功能性付出的比例,對全國來說是一個大的支援。
“過去西部有很多地方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大干快上,因為這些地區的考核指標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還是GDP,在這樣的體制內,必須要按照這樣的導向去做,所以體制導向不改變,是沒有用的。”王世汶說。
比如青海、貴州、云南等地,都是我國的生態戰略腹地,這些地區盲目擴大工業發展會對生態環境有很大傷害,而且會影響到全國。在這些地區建一個工廠和在東部地區建一個工廠的環境代價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在這些地區弱化GDP考核,增大生態文明考核,對生態保護的意義重大。
除了取消部分地區的GDP考核外,《決定》還提出,要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這也是對干部考核導向的重要提法。
王世汶說,要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我認為,最核心的是干部考核指標,“干部指標體系的調整,對一個地方的發展結構和方向的調整有著決定性作用。”
如何完善政績考核制度?徐紹史指出,發改委將推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大幅增加考核權重。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考核;推動建立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問責制和終身追究制。
開啟環保產業黃金十年
重塑政績考核制度之外,完善經濟政策機制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徐紹史表示,發改委將會同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建立健全覆蓋主要生態系統、禁止開發區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縱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建立開發與保護地區之間、受益與保護地區之間、上下游地區之間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此外,將加快資源環境稅費改革,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逐步形成全國交易體系。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勵發展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特許經營模式,推動環境治理社會化、專業化運營,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
對于《決定》中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法以及相關部委的權威解讀,有分析人士給出了“這都體現了生態環保的制度建設已上升至我國國家戰略高度,環保產業在未來我國各要素發展中,將是重中之重”的評價。
中信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決定》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表述將開啟節能環保產業的黃金十年,“預計在立法質量提升、權力運行機制理順、以及資源和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三大改革趨勢下,環保(環境治理投資需求提升)、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自然資源確權)、園林(生態修復業務擴展)、以及節能減排設備等行業將充分受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步入發展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