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我們的期待
11月9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舉國上下對這一再啟中國改革新征程的會議充滿了期待。
期待一:首先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改革,就是利益的調整。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讓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則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新一輪改革首先需要“破障”。
“利益固化的現象幾乎無處不在,政府部門利益、行業壟斷以及各種既得利益群體,都會結成牢固的‘藩籬’。”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
最近,一些傳統的壟斷行業陸續傳來打破壟斷堅冰的好消息。除了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之外,蘇寧、國美、阿里巴巴[微博]、京東等民營企業,開始進入電信行業。對于民營企業家而言,他們關心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會不會加快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
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認為,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的目標,是讓國企更加市場化。
具體來說,首先是所有國有企業都必須進行公司制改革;在此基礎上,除極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國防軍工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保留國有獨資形式之外,其他應發展為股權多元化公司。
然后,探索完善國有產權、股權流轉機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競爭性領域,國家應該放棄對國有企業的支持,讓國資、民資公平競技。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如何沖破利益的藩籬和思想觀念的障礙,會后的中國將以怎樣的智慧和勇氣去“啃硬骨頭”“涉險灘”,倍加引人關注。
期待二:尋找公平正義
人們都關注改革、期盼改革,但改革動力何來?
“改革遭遇瓶頸期,關鍵是要凝聚共識,找到‘最大公約數’,這樣才能最大范圍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強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釋放制度紅利。”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
目前,中國的流動人口總量已超過兩億,他們因為生計或者理想進城打拼,為城市貢獻力量,卻無法享受“市民待遇”。
有觀點認為,如果說,中國改革的前35年是“做大蛋糕”,那今后改革的關鍵就在于“分好蛋糕”。一項針對中國改革的媒體調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社會公平正義”。由此可見,推進公平正義不僅是現階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礎,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標。
公平正義,聽起來概念宏大,卻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就業、醫療能否充分保證公平,國企與民企能否公平參與競爭,養老金領取能否按照同一標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能否落實到每一起司法案件,社會運行能否只有“明規則”而無“潛規則”……
今年3月,新任中國總理李克強首次面對中外記者時曾表示,“要推動促進社會公正的改革,不斷地清理有礙社會公正的規則,而且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如今,改革將起新程,民眾期待社會公平正義,期待“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們期望,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平準則”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期待三:破除收入分配迷局
“新一輪改革,應是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否則改革就很難往前走。”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近些年來,經濟領域改革較多,而社會領域改革相對滯后,導致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重一頭輕”的問題日益突出。
人民網[微博]開展的“你最關心哪些改革關鍵詞”的網絡調查中,收入分配改革、行政體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醫藥衛生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得票數位居前列。
這些領域改革如何突破,人們期待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回應。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收入分配改革就是諸多改革“硬骨頭”中的一塊。他希望三中全會后能夠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細則。改革應按照“提低、擴中、控高”的基本思路,消除初次分配領域的不公,對中低收入者減稅,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會保障上的待遇差異,最終形成“橄欖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收入分配不公的突出問題還包括灰色收入和非規范收入等。例如通過貪腐、偷稅漏稅等獲得的不合法收入,一些國有企業以各種名目發放的福利補貼等隱性收入等。要通過制度建設消除獲得不合理收入的環境和條件,打擊灰色收入和隱性收入。
期待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連日來,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革期待”的調查問卷在網絡上涌現,“反腐倡廉”一項穩居各大民意榜單前列。
在這場“將對改革作出總體部署”的會議前夕,今年第二輪中央巡視工作啟動,“抓老虎蒼蠅”隨之再次成為中國網民討論的熱詞。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第一輪中央巡視工作進行期間,江西、內蒙古等地的百姓為了“反映問題”,凌晨3點出發,坐著長途汽車,趕往巡視組位于省會的駐地;有的排隊等候一夜,就為領到一張《來訪登記表》。
除了向巡視組反映問題,民眾的反腐熱情還表現在網絡舉報的高漲。今年9月2日至10月2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后的第一個月,收到的網絡舉報數量就達2.48萬余件,平均每天超過800件。
中共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貪官落馬后的輿論贊許,還是網絡舉報所反映的反腐民意,都透視出民眾對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期待。
“新一屆中央領導層提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制度之‘籠’到底是什么,到底由什么具體構成,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會規劃出這個制度反腐的‘籠子’。”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領導干部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其自身素質對于中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至關重要。十八大至今,從高官落馬到巡視反腐,從出臺八項規定到“釘釘子”改作風,新時期的中國反腐已經高調起步。
而民眾對于反腐的期待似乎更高。如何嚴控“三公”遏制百姓身邊的腐敗,如何推進官員財產公開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下,如何完善監督渠道讓全民參與反腐治貪……(本版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