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特別策劃】探尋習近平經改之路
【推薦閱讀】 習近平李克強考察路線漸顯經濟轉型軌跡
稱三中全會將規劃未來10年藍圖 面臨的挑戰不亞于35年前 中國有信心
法制晚報訊(記者 黎史翔)十八屆三中全會今起在北京召開,3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中國將進入改革的“全面新階段”,英國《金融時報》更是發表評論稱, 今年三中全會所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并不亞于35年前,但過去西方分析評論人士“經常預言中國將陷入經濟和政治危機”,而“每次預言都失準”,這次“不大敢再次預言這輪改革會無果而終”。
猜想
繪制十年藍圖 將成新里程碑
美國《華爾街日報》多日持續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消息。該報斷言,中國可能將在本周末發生“永遠改變”。報道稱:周六,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拉開帷幕。這次會議(外界普遍稱之為“三中全會”)可能會成為幾十年來中國最大的一個事件。
報道從歷史的角度來闡述中國將進入改革的“全面新階段”。報道評論指出,在1978年召開的三中全會上,當時新上任的領導人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在1993年的三中全會上,鄧小平的繼任者江澤民實施了進一步的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而推動中國加入到全球經濟中。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樹潔的評論文章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是中國經濟、社會與政治全面發展的新里程碑。對中國人來說,三中全會是一個特殊名詞。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它象征著每一屆新政府在為下一個10年的發展繪制一個宏偉藍圖。
“今年的三中全會將發生什么?會在改革之路上再邁進一步(或者幾步)嗎?從初步跡象看,答案是肯定的。”《華爾街日報》如是說。
美聯社報道,面對中國舊的增長模式的巨大壓力,中國領導人承諾將“深化改革”,這一改變將創造歷史,催生新一輪的經濟轉型。
關注
面臨重重關卡 挑戰不亞于35年前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文章指出,今年三中全會所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并不亞于35年前。評論指出,新一屆政府,必須做好的三件大事,包括調整增長速度、扭轉經濟結構、弱化社會矛盾。
路透社則評論指出,以往,三中全會一直是中國重大經濟改革的跳板,譬如1994年出臺的經濟改革措施就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鋪平了道路。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指出,在本屆會議上,中國國家領導人將會向全球展示中國經濟的“長期路線圖”。而在這一路線圖上,中國面臨重重“關卡”,有許多問題需要在今年的會議上展開討論。例如如何通過消費來發展可持續經濟模式等。而在社會改革上,中國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小,除了備受爭議的戶籍改革制度,還有農村流動人口的衛生醫療教育等保障問題。此外,土地、稅收、計劃生育等未來規劃也將提上日程。而環境問題、反腐問題也是政府議程的“重頭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評論指出,本屆三中全會對政策決定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幾乎三十年來的市場改革的方方面面都將會涉及,中國領導人將對其一一審視。
展望
中國有信心 深化改革不會“無果而終”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文章稱,雖然目前面臨各種困境,但今天的中國在思想觀念、國際環境,特別是經濟實力方面都遠遠強于以前。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中國采取的增長模式在過去30年中使中國乃至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中國正面臨諸多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速放緩等挑戰。但是中國領導層卻表示出對全面改革的“信心”。
報道指出,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舉行之際,提出了深化改革、推動創新這個“極其有用”的指導意見。中國領導人深知,深化改革而不是維持現狀才能確保黨的領導穩定,并幫助解決政府當前面臨的所有棘手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就中國改革刊登專欄評論稱,過去二十年中,西方分析評論人士“都經常預言中國將陷入經濟和政治危機”,而“每次預言都失準”。
評論稱,全會前夕,中國領導人再次滿懷信心地向外界表示中國經濟至少在未來10年中可以繼續保持7%的年增長速度,并勾勒出包括國企改革等大手筆改革計劃。
評論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領導人已“不斷證明懷疑論者是錯誤的”。現下中國領導人再次勾勒下一輪改革遠景,“即使是持懷疑態度的外國記者,也不大敢再次預言這輪改革會無果而終”。
本版文/記者 黎史翔
改革開放35年 GDP世界排名
1978年 15 (0.36)
1990年 10 (1.9)
1995年 7 (6.1)
2000年 6 (9.9)
2005年 5 (18)
2006年 4 (21.6)
2007年 3 (26.5)
2009年 2 (34)
(單位:萬億元)
(注:括號內為GDP總量,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