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6日訊,一位參與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征求意見的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土地改革部分涉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方式多樣化等內容,而多位學者認為,農村集體土地入市是最可能實現的改革。
上述參與征求意見的人士透露,三中全會報告關于土地制度改革有不少內容,包括繼續進行農地的確權、登記工作;創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現方式的多樣化;通過信托、抵押等方式與金融創新相結合;通過轉包、出租等增加農民的資產性收益等。
至于這些內容會否最終全部納入三中全會文件,該人士稱目前尚不能肯定,不過,“土地改革框架性思路現在肯定是有的。”
在建設用地方面,官員學者多認為此次三中全會在土改內容上,農村集體土地入市將成為重點。
中國社科院農研所研究室主任黨國英周一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土地制度改革關鍵在于落實。
黨國英所指的落實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對農村土地管理辦法提出了多項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農村土地確權、改革征地制度、同地同價、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這些至今仍是改革努力的方向。
近日受到普遍關注的國研中心“383”改革方案提出,在現有土地權屬基礎上,賦予農民集體土地處置權、抵押權和轉讓權以及收縮政府征地范圍,逐步減少直至取消非公益性用地的劃撥供應等尺度頗大的改革建議。
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黨委書記孔祥智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383”改革方案部分內容過于超前甚至違背憲法,難以實現,三中全會的土改重點將是農村集體土地入市。
孔祥智表示,在規劃和用途管制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平等進入非農用地市場,是現實條件下最有可能實現的,也是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
近日國土部發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農村閑置宅基地實行自愿有償退出。集體經濟組織可以根據有穩定的其他居住條件的宅基地使用權人申請,采取置換、獎勵、補助或者城鎮購房補貼等方式協商收回空閑或者多余的宅基地。這也提供了農村集體土地入市的一個方式。
黨國英在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時也表示,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讓農村土地入市是未來改革的重點。黨國英說,“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18萬平方公里,如果都能入市,對解決土地市場的問題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