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于11月9日-12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將在土地制度、財稅制度、城鎮化、國企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等多個領域進行改革,總體來看,我們認為改革將在穩中求進,政策基本符合預期。預計在土地制度和國企改革等重要的存量改革部分,還是會有一些創新和改革的舉措出臺,雖然政策遠遠不及市場預期的那樣激進,但卻符合中央政府改革一貫的穩中求進的思路。 文/平安證券[微博]
農地入市
至多擴大試點
政策前瞻:中國的土地按照土地類型分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城市土地,二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三是農地。三類土地第一類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從農地改革的進程來看,2013年1月提出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中的主要方向,包括: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農戶集約經營水平。按照規;、專業化、標準化發展要求,引導農戶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生產要素,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龍頭企業集群發展。以上方面的推進速度會加快,尤其是農村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會盡快完成。之前在土地的流轉方式中的一些創新方式,包括:“反租互包”、“兩權”抵押、“兩田制”、“股田制”、“土地銀行”等會逐漸推開試點范圍。農地的金融屬性會逐步增加。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包括宅基地)將有望實現非農經營性流轉,但此領域預計依然會處于試點階段,原因在于: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利弊效果難以評估,且存在較大的風險。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同時意味著以往的小產權房面臨轉正的問題,即使土地性質按照非售模式,依然可能存在非常多的變數,這必然會沖擊城市周邊的土地價格和房地產價格,土地出讓主體的增加會動搖房地產市場的根本制度,引起房價的崩盤,從中央對于房地產和土地的政策意圖來看,中央尚未希望采取這種存在較大風險的措施。因此我們認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實現非農經營性流轉在短期內利弊難辨,依然會處于試點階段,只有如此才不會在短期內破壞房地產的根本制度設計,以保證經濟增長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失速。
結論:土地政策漸變但不會突變,農地入市普遍推行利弊難辨,可能僅擴大試點,涉房政策將中性穩定。
集權分財
是財稅體制改革基調
政策前瞻:財政體制改革的大方向是集權分財,從財政體制改革的方向可以看到中央此次改革的方向是加大中央集權。
中央財政的改革方向以平衡財政為主,同時要加大中央財政支出的力度。從當前的財政收支的結構來看,例如2012年,中央本級的財政支出對全部財政支出的占比不足15%,這已明顯弱于大多數聯邦制國家。但上級對下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在透明度、公共性方面仍然不足,地方政府喜搞建設怕做公共服務。這也造成了當前地方政府投資過度,公共服務卻顯不足。從財政收支差額情況來看,2009年以來,財政赤字規模明顯擴大。同時,隨著本屆政府要求中央對于公共服務支出的增加,財政稅收收入增長卻因為整體經濟的相對低迷而增長放緩,當前的財政赤字面臨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因此,我們認為從財政改革未來平衡預算的大的方向來看,指望稅收大幅增長在短期內并不現實,因此中央對于財政支出的控制將會更加趨于嚴格,司法、軍警、養老等領域是明確支出責任的重點,政府支出逐漸從建設開支向公共服務開支轉變,中央對于一些公共服務領域的支出責任的控制將更加嚴格。
同時,作為對地方政府的補償,短期內,土地制度尤其是城市土地制度不會發生改變,那么土地財政的紅利依然為地方政府所享用,而從長期來看,構建以資源稅、房產稅甚至遺產稅為主體的地方稅收體系。
從改革的方向我們能夠預計的是明后年財政預算赤字可能下降,同時之前甚為關注的地方債務問題的解決還將往后拖延,市政債恐難以成為改革的主流,公共財政將會得到強化。
結論:分事權+分財權式的財稅改革難成主流,公共財政強化,諸侯弱化。市政債破題的可能性很小,明年預算赤字率或微降。
金融改革
難有時間表
政策前瞻:預計年內推出大額可轉讓存單(CD)的概率很大,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進入尾聲。金融領域的改革基本上屬于各項改革中分歧最小的。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期疊加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我們預期長短期利率依然可能會處于較高的水平,這對于真實的投資支出將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資本項目可兌換恐無時間表,2015年底前有望完成。人民幣國內市場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市場微觀基礎嚴重缺乏,人民銀行在人民幣價格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從而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缺乏彈性。上海自貿區的落地本就對于金融改革領域有所期待,但匯率領域的細則也尚未出臺。整體上,匯率改革的方向依然在中間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和人民幣貨幣籃子的改革,另外,培養匯率市場的參與主體也是形成真正有效市場的關鍵。
中央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依然不遺余力,與多個國家簽訂外匯互換協議也體現了人民幣有志于成為全球儲備貨幣。
對于金融壟斷領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逐漸放開民營資本參與金融企業的準入,放開新設民營銀行的管制,但新設民營銀行恐難以獲得全國性牌照。整體來看,有利于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這個壟斷行業,但尚不具備全面放開的可能性。監管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將會最終出臺,同時一行三會的部位協調機制將加強,監管的趨勢將傾向于混業和牽頭監管。
結論:圍繞人民幣成為硬通貨的對外開放和海外投資得到關注,對內開放或力度較弱。
三農改革
蘊涵重大突破
政策前瞻:土地和三農領域的改革可能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力度最大的領域,長遠指向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業改革又以土地制度的改革為核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領域最大的亮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逐漸瓦解,取而代之將是農業適度規;洜I的小農莊模式。改革的志向是進一步釋放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業的產業化,提高農業的生產率水平。
關于人口紅利的研究討論眾多,基本的結論是中國已經過了人口紅利的高峰期,而三農改革的方向則將致力于進一步釋放農村勞動力,延長人口紅利的時間。農民依據土地承包法獲得的耕地林地等將可視為金融機構合格抵押物,使承包地接近私有化。這將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創新,意味著自古以來附著在土地上的農民將有可能逐漸脫離土地的束縛,配合自然村的減少和裁村進鎮,中國的城鎮化過程也將加快。
另外,當前中國生產率最高的領域在于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率和競爭力長期不足,三農改革所帶來的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將有利于農業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提高。同時,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基本的糧食安全觀和農田保障觀念依然會保留。從農業產業結構上來看,中國更加傾向于類似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農業發展道路,而類似于美國的大農場體制的可能性較小。服務業方面,更多勞動力的釋放將為服務業提供更多的從業人員,為服務業的提升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結論:中國農業將在承包地物權化和農民進鎮化中,擺脫家庭聯產承包,走向農業產業化,人口紅利期將延長,縣鎮社零消費持續上升。
人口和社保
面臨調整
政策前瞻:養老、教育和醫療被認為是城鎮化戰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需要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更好的社會保障,同時這也是建立消費型社會的必要條件。這部分改革的目標和指向是趨向于更加公平,但難度卻相對較大。
目前社保養老領域的缺口正在逐漸擴大,中央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中央將加大養老體制的統籌,公職人員和城鎮職工雙軌養老的并軌壓力上升但仍舊難以解決。
醫療改革領域,碎片化的改革繼續推進,但難度非常大。包括異地醫保的試點、分級分診、醫藥分離等。醫療改革和養老改革領域依舊是城鎮化進程中較難以破題的部分。
相對而言,有較大突破的可能在教育領域,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學籍身份號,擴大異地入學、異地高考和農村子弟大學入學率,試點高考成績和高中學分并重的錄取方式。從各地高考改革的情況來看,正在向著這些方向努力,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就教育改革做出方向性的詮釋。
獨生子女政策的松動市場預期已久,我們預計此項政策全國松動的可能性很大,從當前家庭子女出生人數和撫養子女的成本來看,即使放開獨生子女政策對于人口年齡結構也很難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其政策效果的預期作用也遠遠大于實際的作用。
結論:雙獨政策或全國松動,養老更統籌更公平,醫改維持碎片化。
房地產政策
穩中難變
政策前瞻:我們認為房地產領域的改革是重要的存量經濟改革內容之一,中國的城市土地制度更是房地產制度的核心,但十八屆三中全會恐不會對此領域采取大幅的改革。無論如何,房地產領域的風險一旦爆發,必然會蔓延到整個經濟體,政策求穩的傾向非常明顯。中央對于未來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將從需求轉向供給,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成為政府為中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措施。
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整體已經進入平臺期,如果政府暫時保持當前的限購限貸政策不變,房地產市場已經接近供求平衡,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供大于求的狀況已經非常明顯。
然后一線城市的房價卻因為供求關系的失衡持續上漲,其示范效用和預期效應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市場的整體預期,因此在短期內,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依然是調控的重要目標。
作為地方稅未來重要來源的房地產稅可能會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但地方當前的征稅熱情并不高,原因在于土地財政的重要性依然很高,開征房產稅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的長期現金流但卻可能破壞地方政府的短期現金流狀況,因此房產稅即使提出,其落地效用也會非常差,我們預計兩年內房產稅的大面積開征可能性不大。
限購限貸政策將會根據不同地方的房價情況由地方政府來決定,一線城市和房價上漲較快的二線城市未來放松限購限貸政策的空間較小,而三四線城市如果未來遭受到房價下跌的影響,可能會適當放開限購限貸政策。
經營性農地流轉試點也會對房價地價的長期預期產生影響,政府作為土地的獨家壟斷提供方,享受了太高的土地溢價,如果增加更多的土地供給方,當前的土地溢價水平將可能難以維持,尤其是城郊的土地價格和房地產價格將可能受到較大的沖擊。
城鎮化致人口向縣鎮逐步集中,城鎮新增人口和新增用地指標掛鉤,新增用土地指標以存量土地的用地性質變更為主。這是我們所認為的城鎮化的土地供給方式,政府大規模低成本征地正在變得越來越難,未來征地的代價也越來越高,現有存量土地可能成為未來政府土地運作的重要資源。
結論:涉房屋政策穩字當頭無顯著變動。
國資管理體制
重質不重量
政策前瞻:國企改革也是重要的存量改革部分,中央企業的強勢和壟斷地位恐怕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國企改革中相對較為容易的是地方國企的改革。而民營資本介入的空間可能會擴大。
在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的宏觀背景下,地方國企可能成為重要的改革標的,通過市場和行政并舉手段加速地方國企兼并收購,推動地方國企改善效率,兼并重組。
央企改革的目標是提高央企的經營質量。整體來看,中央企業在大多數行業依然處于較強的壟斷地位,其財務的表現也較為出色,從企業規模和盈利的角度看,央企依舊處于較為強勢的地位。市場傳聞的大規模分拆央企的可能性并不大,央企的改革所涉及的可能僅僅停留在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層面。
而壟斷行業依然會加大對民營資本放開的力度,金融、能源、電信等領域將鼓勵民營資本的進入。如金融領域將放開民營銀行的設立,同時嘗試中央地方金融分權管理為突破口,破壟斷促競爭。
結論:央企強勢地方國企弱勢民間資本借勢。
行政管理體制
做強縣域或成關鍵
政策前瞻:行政體制改革已經在進行的主要是簡政放權的改革。即將推出的財稅體制改革也將深刻影響到未來的行政管理體制。而更加深遠影響改革在于長期的縮短行政層級的改革,即精簡村鎮,做實縣域和中心鎮。
行政體制的改革應該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內容,但其影響效果深遠,短期效果卻難以體現?傮w來看,短期內簡政放權和黨風廉政建設將持續發揮作用。諸如司法體系的獨立性增強,都會對以上行政改革領域產生間接的影響。
對于縮短行政層級的改革,應該是較為長遠的目標,隨著土地制度改革,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村鎮的自然減少已經促使人口向縣及中心鎮聚集,將客觀上要求行政層級的上移,但突破性的進展恐怕有待時日。
結論:行政管理有漸變無躍升,簡政放權和黨風廉政繼續席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