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5日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日在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演講時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深化價格、金融等改革。多位專家接受采訪表示,價改要減少政府行政干預,并明確主次、有序推進。
同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和市場經濟研究所發布了《深化我國價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與措施》調研報告,提出國家應明確 “堅持一個方向、健全兩個機制”的改革總體思路,即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健全完善價格形成和監督機制。
專家:三中全會強調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大智慧通訊社此前獲悉,一位參與過多屆三中全會報告起草組的成員在9月舉辦的小范圍會上表示,一定要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習近平今年幾次國內調研講話都將此要求放在第一條。
該人士以某家中央企業舉例,該企業進入某地市場,當地政府給予的電價要高出給當地企業的價格。他說,實際上目前全國統一的市場并沒有很好建立起來,各地仍以各種優惠(價格、稅收優惠、立項優惠等)搞不平等競爭,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榮譽院長華生曾參與中國上世紀80年代價格雙軌制的改革。今天上午他接受大智慧通訊社采訪表示,價格改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商品價格,三中全會價格改革應該主要針對油、電、水、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另一類是要素價格,即資本、土地、勞動力,屆時三中全會或分別在金融體制、土地制度等改革領域涉及。
華生表示,四季度以來中國CPI上漲,對完成今年3.5%調控目標造成壓力。從防止通貨膨脹的角度考慮,未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難度較大。
華生認為要素價格改革更難。以資本要素價格改革為例,利率、匯率市場化應該在三中全會文件金融體制改革中得以體現。又如勞動力要素價格,盡管市場上的價格已經放開,但是“雙軌制”仍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存在,改革很難一步到位。
7月23日,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提出,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
國研中心提價改建議:明確主次、有序推進
國研中心本月發布的深化價格改革報告建議,價格改革要“明確主次、有序推進”:目前具備條件的,要堅決放棄政府定價,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和服務價格;暫不具備條件的,應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對可競爭環節的產品定價逐步由市場決定;對確需政府實施價格管制和監管的,應推進政府監管能力建設,增強監管科學性和有效性。
“當前需全面部署和推進價格改革,從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到位的時間順序看,大致有利率、能源資源(電力、石油、天然氣)價格、匯率的先后次序。”報告建議,新一輪價格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價格形成機制,而不是價格水平的調整。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除了體制機制建設要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外,價格改革還要看老百姓的反應。如果價格上漲老百姓多交錢還能說好,那改革就算成功;如果改革僅僅是政府出于緩解財政壓力考慮而漲價,那就不能叫真正的改革。他還說,改革旗號誰都高舉,但都打著自己的算盤,多方利益主體必須找到“公約數”。
國研中心報告認為,價格機制的作用不是解決社會公正問題,此問題的解決只能借助于稅收政策和救助機制。
多年來,中國價格改革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始終沒有根本解決,扭曲的要素價格造成資源錯配、結構失衡、粗放發展。價格領域長期存在以調代改、比價關系扭曲、價格構成不完整和價格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付敏杰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價格是市場最為重要的信號,應該減少政府行政干預,更多通過市場價格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
付敏杰說,要深化要素形成機制改革,減少國有體制對于資源壟斷的影響,鼓勵有效競爭,給市場創造出更多的盈利空間。要以改革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為主導,減少政府對于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性資源配置的價格扭曲,拓展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
2011年通過的“十二五”規劃提出,“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具體而言:繼續推進水價改革,完善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城市供水價格政策;積極推進電價改革,推行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和競價上網試點,完善輸配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銷售電價分類結構。積極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制度;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按照價、稅、費、租聯動機制,適當提高資源稅稅負,完善計征方式,將重要資源產品由從量定額征收改為從價定率征收,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