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將繼續 “調”或押后
本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10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廳內,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被記者團團圍住。就在兩個小時以前,在這個大廳,盛來運剛剛發布了中國第三季度宏觀數據,其中,GDP同比增長7.8%,環比增長2.2%。
和3個月前的發布會不同,彼時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5%,低于普遍預期。媒體想從這位發言人口中得知,中國經濟究竟能不能保住“底線”。而這一回,“有質量的增長”則更加受到關注。
“GDP的增加很大比例可能源于房地產的反彈和政府基建投資的增加,這是需要擔憂的一方面。”國泰君安證券[微博]高級經濟學家林采宜對媒體表示。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第三季度經濟回升的主要推動力還是投資。
投資威力再現
此前,多家機構預測認為,三季度GDP增速相較二季度7.5%的水平將有所回升,增速大約為7.7%。
實際情況顯然比經濟學家認為的更好。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867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而三駕馬車中,“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45.9%,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是55.8%,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是-1.7%。”盛來運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這意味著,前三季度中,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的主要方面。
其中,在第二產業投資中,工業投資130386億元,同比增長17.7%。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8.5%,采礦業增長11.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0%。
“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比第二產業快0.6個百分點,三產所占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
不過,盡管第三產業增長迅速,但投資拉動GDP的現狀仍然難破解,尤其是制造業和基建投資。
“三季度的增長是多方面的。用電量、運輸、信貸等數據均出現上漲,說明內需在擴張。消費從今年3月起一直保持平穩。但三季度經濟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還是投資,包括高鐵建設加速、地方興建交通樞紐等。”連平表示。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提出加快投資的省市地區不在少數。
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已竣工項目1071個,竣工項目完成投資1086億元;新開工項目2463個,開工率64.75%。貴州以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8%的速度,地區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國領跑。遼寧不僅將城鎮化作為工作重點,同時推動重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老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重點小城鎮建設等也作為重點項目。
“相對于第二季度看,三季度GDP回升主要是因為投資和消費回升,同時還有去年同期偏低的基數。基于民間投資仍然低迷、企業利潤總體震蕩反復,中國經濟仍處于‘弱反彈、會反復’的弱勢震蕩狀態,邁向持續復蘇的反轉仍未到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表示。
四季度增速或回落
不管怎樣,GDP超預期還是給全年經濟穩定向好帶來了信心。
“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主要表現在社會預期積極向好,結構調整穩中推進,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企業發展積極性比較高,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盛來運表示。
不僅是PMI,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大數據方面,都體現出了經濟趨穩的趨勢。不僅是三季度的產銷率在不斷提高,產能過剩情況有所好轉,企業的利潤率也在上升,這些都表明了經濟復蘇的跡象。
“三季度GDP同比7.8%符合預期,環比加速。9月工業10.2%,三季度10.1%,較二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相對平穩,三季度消費較二季度加速0.4個百分點。外需方面,三季度貨物貿易凈出口較二季度略有減少,較去年同期收窄。從9月數據來看,短期經濟企穩回升勢頭持續但動力偏弱,穩增長政策仍應繼續。”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微博]表示。
“事實上,數據說明在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內需在回暖,投資增速比上半年加快,消費保持穩定且逐季改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需求回暖的趨勢在四季度不會發生根本改變。投資方面,房地產和基建還會維持增長的態勢,制造業增速相比前期也有改善,從上半年的17%多升至三季度的18.5%。投資還會繼續保持擴張的態勢。”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微博]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樣投資推動GDP的方式實際為經濟轉型埋下了隱患。
“在傳統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是短板,現在消費的作用日益增大,但外需減少,導致投資仍然居高不下。盡管新一屆政府將調結構作為重中之重,但實際上,調結構做得還不夠,應該以減稅、完善社會保障等為主,投資拉動為輔,謹慎放寬政府投資,做到真正的結構調整。”
“目前而言,未來不確定性非常大,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態勢怎么樣,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世界銀行[微博]等等國際機構的預測來看,大家對未來整個經濟增長的信心不是很足。國內而言,目前我們整個處在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影子銀行問題都在等待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經濟向上趨穩的態勢,同時對面臨的問題要提高警惕。”經濟學者馬光遠[微博]撰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