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5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外貿數據“擠水分”效果明顯
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王希 安蓓 劉錚)盡管市場普遍預期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將有所回落,但海關總署8日發布的數據還是超出很多人的預期。5月份我國出口1827.7億美元,同比僅微增1%,進口則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0.3%。
遏制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
業內人士指出,5月份外貿數據出現劇烈波動,首要原因在于最近一兩個月來,外匯、海關等部門先后出臺的加大對外匯資金流入管理和保稅區進出口貨物監管的措施效果顯現,影響貿易數據的一些非正常情況得到遏制。進、出口增速的明顯回落,某種意義上是貿易數據“擠水分”后回歸真實的表現。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4.7%,今年1至4月出口同比增長17.4%。
高于普遍預期的外貿增長數據引發業內對數據失真的議論。人們質疑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數據偏離了微觀企業的感受,并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統計情況不匹配;另一方面,我國內地對香港的進出口出現超高速增長。
美林美銀等機構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由于近期人民幣大幅升值、國內利率水平相對較高,引發國際套利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強烈欲望。在中國內地對資本項目實行管制的背景下,海外套利資金通過虛假貿易的方式繞過監管進入內地,獲取匯差、利差。
上述異動引發有關部門的注意。國家外匯管理局于5月初發文要求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特別是加強對進出口企業貨物貿易外匯收支的分類管理,加大對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企業的核查力度,并調整轉口貿易項下外匯收支相關政策。海關總署則進一步加強了對保稅區進出口貨物的監管,確保單貨相符,同時加大了對保稅區內注冊物流企業的資質審核。
根據統計,5月內地對香港進出口僅同比微增5.8%,較前4個月66%的增幅大幅回落。
外貿面臨復雜局面
相較于5月份出口的微幅增長,1至4月我國對香港以外的其他市場的出口增速是8.5%,這說明在排除了非正常因素后,當前我國的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表示,從進口方面看,國內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進口需求難以明顯回升,同時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普遍下跌;出口方面,世界經濟今年還是低速緩慢增長的形勢,美國經濟雖有好轉跡象但基礎并不強勁,而新興市場貨幣在發達國家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被動升值,經濟發展也面臨困難,外部需求難以持續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認為,匯率成本大幅攀升使外貿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進一步上升。4月份以來,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已成為外貿企業的“痛點”。“當前外貿出口企業面臨的是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勞動力、土地、環境、社會保障成本的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技術、缺訂單、缺人才、缺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轉型舉步維艱。”
外部貿易環境惡化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不顧大多數成員國的明確反對,歐盟委員會4日宣布,將從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若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妥協方案,屆時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該案案值超過200億美元,如談判未果,中國光伏產品將幾乎完全喪失歐盟市場。更重要的是,該案的影響可能超越案件本身,使得中歐經貿合作大局經受考驗,影響目前難以預估。
如何看待未來走勢?
日前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公布了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其中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4%,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但仍在50%的榮枯分界線以下。出口這駕馬車未來能跑多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表示,從外需環境看,一方面發達經濟體經濟進一步下行的風險有所緩解,部分指標顯示美國市場走上弱復蘇,市場需求預期有所恢復;但另一方面,歐元區經濟已連續6個季度衰退,失業率創下新高。外部信號的混亂,恰恰反映了外貿形勢依然充滿變數,不容盲目樂觀。
李健認為,總體而言,今年外貿走勢會比去年略好些,但仍不樂觀。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靠投資、消費、外需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的效應明顯。
面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表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要繼續市場多元化戰略,尤其是重視新興市場的開拓與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