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財稅改革:不止于送別“土地財政”
中新社記者石巖
正如同“經濟決定政治”,把錢袋子管好了、理順了,其它各項改革方有基礎、有底氣得以推進,這或許便是國家發改委將“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置于本年度諸項經濟體制改革之首的重要原因。
在5月30—31日召開的2013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指出,應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并將該項改革置于本年度經濟體制改革任務之首。
輿論普遍寄望,正在穩步推進的財稅體制改革將有助于終結“土地財政”:正是這一特殊的財政形態,催高了地價,惡化了國民收入分配,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損害了不少農民的合法權益。
平心而論,地方官員并不想背上“賣地致富”的惡名,可現行“上面點菜、下面買單”的財稅體制卻不允許其有更多權衡的空間,F有分稅制下,財權上收,事權下放,這便造成了財權事權不匹配的怪相。在此形勢下,地方政府便幾乎理所應當地將視線轉向土地,收取巨額土地出讓金及地產開發帶來的一系列中間稅收益。如此,地方政府賺得盆滿缽滿,卻導致了上述一系列惡果衍生。
在此形勢下,新一屆中央政府將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提上日程,進而明確了年內改革步驟。這是解決現有財稅體制不適應現實情況的必由之路,倘若功成,有望徹底告別“土地財政”這一沉疴。
然而,我們看到,本輪財稅改革的意義,遠非終結“土地財政”所能概括。從官方力推的“營改增”,到預算制度改革,再到消費稅、房產稅等改革,無不體現了決策層改革意愿的強烈、對改革時機的恰當把握及對改革路徑的清醒認識。
具體而言,本輪改革深入推進之時,時值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依附于其上的中央財政增速持續下降。在財政要過“緊日子”的當下力推改革,凸顯了決策層矢志改革的決心與信心。
在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具體實施路徑上,官方強調,“營改增”是當前稅制改革的“重頭戲”,并明確了今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的決策。輿論冀望,此項改革不僅有助于解決中國稅制中重復征稅的問題,有助于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發揮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效應。
與此同時,官方明確,將積極推進預算制度改革,重點是優化支出結構、更多向民生傾斜。這便打消了此前有關民生工作為本輪改革埋單的擔憂,踐行了決策層民生為本的施政理念。
結合抑制房價等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官方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房產稅試點,這一舉措倘若鋪開,不僅有助于抑制過快上漲的房價,還有助于培養新的地方稅種,進一步實現中央地方財權事權的相匹配。
當然,作為改革“組合拳”中的一項,財稅體制改革必須要與其它領域改革協調推進,形成改革合力,方有望達到既有效果,進而使改革紅利得以充分釋放,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