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陳康亮)中國官方24日發布年度改革方案,強調要推進制定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此間人士分析,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系為利率市場化鋪路。
中國政府網24日發布《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這份由發改委擬定并獲國務院同意的文件明確指出年內在金融改革方面要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且要求推進制定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經營失敗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形成有效的風險處置和市場退出機制。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率市場化是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主線。當前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極為必要,有助于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做好鋪墊。
趙錫軍解釋,所謂利率市場化,從字面上來講,就是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讓金融市場在競爭中產生合理的利率水平。但競爭也意味著風險,特別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其資金主要來源于社會公眾,如果風險得不到控制,將可能嚴重沖擊整個金融系統。因此,為金融市場內的競爭設好保護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助于更有效地防止風險,為利率市場化搭好舞臺。
所謂存款保險制度是指,對商業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處置的一項制度安排,主要指存款類金融機構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購買存款保險,當金融機構瀕臨倒閉或倒閉時,存款保險機構運用存款保險基金及時向存款人賠付并適時處置問題機構,發揮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金融穩定的作用,多受發達國家青睞。
事實上,自1993年底《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建立存款保險基金起,中國存款保險制度已醞釀了接近20年,在制度層面上的準備已較為充分。去年年末發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擇機出臺《存款保險條例》。此番《意見》的出臺,使得存款保險制度再次引起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問題專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微博]提醒中新社記者,若從功能的角度來看,中國亦有“政府擔保”等“隱性”存款保險制度。但該制度險盡管亦能保護銀行存款的安全,但卻與利率市場化難以兼容。
趙慶明進一步指出,由于政府擔保等方式往往不具有清晰的邊界,在操作中往往會自動延伸到那些不應該擔保的資產上,從而改變投資者對資產風險的認知,扭曲金融價格。
對此,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徐高亦持相同意見。徐高指出,銀行理財產品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是由于政府隱性擔保,使得相對高風險的理財產品變成了無風險資產,而其高收益則相應變成無風險收益,這擾亂了資金的價格。
“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條件。”徐高表示,該制度能在放開銀行競爭,發行資金價格的同時穩定金融體系。
而針對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的框架,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朱琰認為,或由政府和央行設立一個非盈利性的存款保險機構負責整個保險制度的具體運作,并采取強制參保的方式。存款保險基金的初始資金由政府和央行注資以及金融機構的首期保費構成,之后的來源包括銀行保費、投資收入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存款保險制度只能防范非系統性風險,對于類似大型銀行破產以及風險在銀行間大面積傳遞等系統性風險則無法發揮有效作用,對此,監管層仍須加強宏觀審慎性監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