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瀟
4月15日,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連同其他宏觀主要數據一齊出爐。
7.7%的GDP增速,普遍低于市場預期,帶動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主體稅種,同比增速不濟。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相關領域的稅費,風景這邊獨好,再次表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事實性依賴。
一季度中央財政收入為負增長,地方財政收入在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的帶動下,維持著13.7%的增速。13.7%的增速,意味著曾經20%以上的高速增長時代已成過去。越來越多省市,接受了財政收入已經進入平穩增長的“深度調整期”這樣一個事實。
房地產支撐財政增長
一季度,全國公共財政收入3.2萬億,同比增長6.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收入1.46萬億,同比下降0.2%;地方財政收入1.74萬億,同比增長13.7%。
中央財政收入的負增長,主要受經濟增長趨緩,以及貿易進口增幅的降低等方面影響。
如中央分享大頭的國內增值稅,同比僅增長5.2%,而真正歸屬中央的收入,僅增長0.4%。一方面,工業增加值增長平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增速回落2.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為負增長,同比增長-1.6%。
進口環節稅收的負增長,也拉低了中央財政的增速。一季度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2968億元,同比減少1194億元,下降28.7%;關稅566億元,同比減少215億元,下降27.5%。進口環節稅收的負增長,主要受去年一季度清繳入庫基數高,以及一般貿易進口增幅低的影響。
從歷史上來看,地方財政收入13.7%的增速并不算高,而這部分增長,主要來自于房地產相關行業。房地產市場成交額的增長,帶動房地產營業稅的增加,支撐著營業稅同比14%的增速。
其他房地產相關小稅種,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如土地增值稅822億元,同比增長34.7%;契稅917億元,同比增長38.3%。
“土地財政”的核心部分——國有土地出讓金,一季度實現7700億元的收入,同比增加2448億元,增長46.6%;而去年同期為負增長,同比下降34.6%。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云昌表示,一季度房地產相關稅費收入的大幅增長,是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趨勢,表明房地產市場回暖已成既定事實。這既是市場力量的釋放——經上輪調控,近兩三年的需求受到擠壓;也受政府“穩增長”政策的影響——貨幣市場的適度寬松,信貸資金的到位。
“調結構”仍然艱巨
一季度的數據,再次印證了財政高速增長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房地產行業支撐的財政收入,未來是否會持續下去呢?
顧云昌指出,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全國土地購買面積減少的速度,要高于土地成交價款減少的速度,表明地方政府很看重土地價格,不愿意輕易降價。
顧云昌進一步指出,國內房地產市場其實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現狀。供不應求的房地產市場,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國五條難以改變漲價的預期;而對于供求平衡,或者供過于求的市場,國五條的作用不大。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微博]表示,“土地財政”的支撐性地位,表明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并沒有改變——政府比較短視,只注重任期內可掌控的財力,忽視對長遠結構的調整。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則直言,7.7%的增速,普遍低于市場預期,表明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已經下降。財政收入增速的放緩,使得財政政策可施展的空間有限;未來若進一步加大貨幣收緊力度,經濟增速會進一步回落。
短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其作用似乎在減弱。孫立堅認為,雖釋放大量信貸資金,用于投資領域,但投資仍難以支撐較快的增長,表明傳統的通過資本投入帶動經濟增長的路數,已經到頭。未來政府應該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而如用更多體制來支撐“創新”,做到真正地放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釋放更多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