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朝暉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觀察人士認為,新一輪大部制改革已經箭在弦上,大部制改革意在釋放新一輪市場化改革信號,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的配置資源作用。通過整合行政資源,減少機構數量,減輕部門協調成本,使政府運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管理角色定位。
長期以來,行政對市場干預過多困擾著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相對應的是政府管理機構林立。政府行政機構龐大,帶來的后果就是部門職能交叉、決策效率低下及行政運行成本高昂。這與經濟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趨勢嚴重相左。從國際范圍來看,我國現在國務院組成部門有28個,但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都在12到18個之間。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而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即強調政府職能在于承擔公共服務,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管理微觀經濟建設。無疑,大部制改革將是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信號。凡是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事項,凡是行業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除法律有規定的外,行政機關都不應干預。一般來說,政企分離是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而大部制改革又提前于政企分離,無論電信改革還是電力改革,都伴隨著大部制改革和政企分離,比如早在1998年電力部被撤銷和信息產業部的成立都是后來市場化的明確信號。
從國際經驗來看,經濟類和社會類部門是推進大部制改革的重點領域。有媒體透露,在新一屆政府將啟動的大部制改革中,有望實現大文化部、大交通部以及大農業部的新格局。大文化部的改革方案是將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廣電總局并入到文化部,大交通運輸部是將鐵道部并入到交通運輸部,而大農業部將整合農業、林業、水利部門三個維度。
以大交通部為例,歷經多次機構改革,國務院各機構政企分離已經基本實現,而鐵道部政企分離一直未能有突破性改變。大交通部的成立無疑有利于國家從大交通的角度,通盤考慮多元協調的交通體系,合理調配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等交通資源,能夠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對接和利益均衡,中長期來看對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業的服務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目前因政企不分導致鐵路融資困難。如果未來實現鐵路的政企分離,將市場化的部分剝離后成立鐵路投資集團,這樣鐵路以公司的名義在市場上融資,將吸引更多外部資本參與到鐵路融資中來。
同樣,大文化部的成立,將打開傳媒行業跨領域整合的政策空間,有望實現企業在影視內容、出版、有線電視運營、電視網經營等在內的多領域運營,推動國內媒體行業跨越式發展。而大農業部的整合也必然會加速農村土地所有權流轉,引導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轉變。
應該看到,大部制改革與國企改革緊密相關。大部制改革其根本上必然帶來利益的重新調整,甚至要重新“切蛋糕”,這必然引發激烈的利益保護和博弈。如果不深入推動國企改革,政府改革的利益基礎和權力基礎就難以真正推動,未來大部制改革的政策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這也意味著大部制改革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