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將于三月初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兩會是換屆的大會,是貫徹中共十八大戰略部署的大會。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將選舉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等;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除例行議題外,還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選舉和決定國家領導機構組成人員,廣受關注。從18日起,本社陸續播發“兩會前瞻”,敬請關注。)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釋放“改革紅利”中國須打破“利益掣肘”
中新社記者 魏晞
今年兩會,改革,無疑將是中國官民的最大期待。
這份期待,更多來自中國的普通民眾:“改革”早已不是高居廟堂的政治詞匯,當中共十八大報告首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兩個目標并列相提,中國普通人未來十年的收入和幸福感,已與改革緊緊掛鉤。
這份期待,也來自中國的執政者。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多次公開論及“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要通過改革讓百姓受益”。
改革,謝絕自拉自唱。這是一場分利于民、讓利于民的改革,需要高層政治勇氣,也難離草根民間智慧。中國高層近期種種表態,話猶在耳: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既要有頂層設計,但同時更要依靠各地方的探索和創造……”
但與34年前改革之初不同的是,當下,中國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令中國新一輪改革迄今舉步維艱。其中,既涉及增量利益分配,也有頗為棘手的存量利益調整。十八大提出推進下一步改革以來,人們期待的真正突破尚未出現,改革路徑圖仍未成型。
打破掣肘,涉及政府與市場、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格局調整。政府自身首當其沖:行政壟斷、產權變革、財稅體制、資源要素價格控制,無一不是難啃的“硬骨頭”。只有政府放權、分利,涉及面更廣的改革才能真正上行下效,推而廣之。
打破掣肘,涉及城鄉之間利益調整。推進城鎮化,破除固化的城鎮居民利益,帶來土地管理、城市戶改、行政體制等難項,相關改革未及時跟上“造城”腳步,讓改革壓力與日俱增。
打破掣肘,涉及地區間、行業間、不同社會群體間利益調整。中國收入分配格局期待“破冰”,以此為已定調的收入倍增、國富民富增添具化圖像。
打破掣肘,涉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的利益格局調整。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公平之爭,從來都是“深水改革”,利益如何進退,市場期待有所定論。
因此,改革“正與危機賽跑”,這種善意的提醒并非危言聳聽。今年兩會,正逢政府換屆之年,更是改革攻堅之年。面對重要的政策“窗口期”,空間有限、時間緊迫。
釋放改革紅利,既要有“敢為天下先”的政治勇氣,也要點滴智慧匯集,尋求穩妥路徑;既要有高層次的改革協調機制,循序漸進,更要有民意上達、民情可表的暢通渠道。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無疑是中國執政者和參政議政者凝聚共識,繪就改革路線圖的最佳時機,也是把政治勇氣轉化為政治決策、將官民智慧匯聚為行動合力的最佳時機。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有志于此,新階段的改革路線圖只有體現利益格局調整,才能贏得盡可能多的政治回應和民意支持。今年兩會上,改革觀點能否變為更加清晰的路徑,人們理應有所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