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結余2.3萬億 做實個人賬戶試點省收不抵支
本報記者 孟俊蓮 北京報道
“你還沒到退休年齡呢,這個問題別問了,到時候會有辦法解決的。”1月25日,當記者電話咨詢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下稱“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問題時,北京東城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如是表示。
當日上午,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保部”)2012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保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向外界通報了社會保障的總體情況,其中,將研究養老金全國統籌辦法、研究養老金的投資運營和保值增值等均被列進2013年工作安排中。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對于目前爭論激烈的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和雙軌制改革的問題,不管是在總結2012年社會保障工作還是在2013年工作安排方面都未被提及。
爭議做實個人賬戶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即養老金)總收入19693億元,總支出15502億元,當期結余4191億元,累計結余23667億元。”1月25日,尹成基在人保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一數據。據介紹,2012年底,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為2.84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4%;總支出22063.1億元,增長22.2%,全面完成了2012年的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任務。
不過,雖然養老金累計結余2.3萬億元,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12年12月17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年》顯示,2011年全國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700多億元,而保險個人賬戶空賬更是達到2.2萬億元。
“對于個人空賬的問題,我們也沒辦法向你解釋太多,但你現在擔心也沒用,到時候總有辦法解決的。”1月25日,上述社保員工表示。
與該工作人員給出的回答類似,有專家也表示,雖然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但并不影響目前養老金的發放。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個人賬戶空賬與養老金虧空不是一回事,它潛在影響的是未來,即未來老齡化帶來的制度支付能力和下一代人的繳費壓力。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也持此觀點,認為多數個人賬戶只是一個名義賬戶,等到人們退休時,政府會按照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的計算公式來發放退休金。因此他認為,“做實個人賬戶在當前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經濟學家王福重卻不這么認為。1月24日,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個人賬戶屬于個人所有,個人有權隨時取出、使用,不經所有人同意,任何人無權挪用。但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個人賬戶被挪用以支付已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但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
“現在沒問題,是因為挪用了,誰能保證現在的空賬,在未來能做實?如果將來發生了支付危機,如何應對?必須立即著手解決。”王福重表示。
試點省收不抵支
實際上,從2001年起,做實養老金個人賬戶的試點工作就已經開始,遼寧成為第一個試點的省份,此后擴展到吉林、黑龍江、山東、山西、江蘇、河南、上海等13個省市。但是,在試點十多年后,做實個人賬戶的工作幾乎陷入停滯。
資料顯示,在遼寧試點“做實”個人賬戶3年后,由于個人賬戶資金不能再被挪用,遼寧出現了當期統籌部分的資金不足以發放養老金的實際情況。為了彌補當期支付形成的支出缺口,當時國家和地方財政分別承擔了缺口部分的75%和25%。自2001年至2003年中央財政每年定額補助遼寧14.4億元。
但此后缺口越來越大,依賴中央財政也難以維系龐大的養老金支付體系,于是在參與“做實”試點7年之后,遼寧省經國務院同意后,開始每年借支不超過3/8的個人賬戶基金用于發放養老金,并持續至今。
來自遼寧省社保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遼寧當年養老金統籌賬戶征繳收入472.5億元,支出782.7億元,缺口310.2億元。而2010年時該數字是297.6億元,缺口逐年增大。
此外,上海做實個人賬戶也無明顯進展。根據公開的數據,上海2007至2010年做實個人賬戶資金累計金額分別為68.14億、102.22億、104.34億、106.29億,增長日漸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