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 (周銳 龐無忌)中國社會科學院14日發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報告2012》稱,從過去幾年實踐看,中共十七大報告中要求的“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展不甚顯著,政府職能轉變嚴重滯后。
報告指出,目前來看,政府部門仍然大量通過投資項目審批、市場準入,價格管制等手段直接干預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各級政府仍將精力相對較多地投入生產經營領域,承擔了大量的經濟建設職能。
報告分析說,無論是與發達經濟體還是與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相比,無論是與轉軌經濟體還是與具有政府主導傳統的東亞經濟體相比,中國政府在經濟事務方面的支出比例均顯著偏高。
報告指出,在所有可獲得數據的國家中,中國是除了不丹之外經濟性支出占比最高的國家,比次高的國家高出了約13個百分點。不過,該報告認為,從中央層面看,中國政府的經濟性支出占比在有關國家比較中并不突出,也就是說問題主要體現在地方層面。
相對于經濟建設職能的突出地位,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仍然偏少、偏弱。報告說,“十一五”以來,雖然按照新發展觀和構建公共財政的理念,中國財政支出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給予了更大程度的傾斜,但同國際標準相比,投入仍然偏低。
政府教育支出方面,中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近年來雖有所提高,但仍未改變多年來在2%—3%水平徘徊的局面,不僅在國際比較中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為4.6%),甚至不及不發達國家的水平(2010年低收入國家已達到4.5%)。
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方面,從公共衛生保健支出占GDP比重看,根據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的信息,2009年世界平均為6.1%,其中高收入國家為7.4%,中等收入國家為2.9%,中國則為2.3%,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政府社會保障支出方面,中國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合計占當年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這幾年提高到10%和2%左右的水平。但這兩個比例即便與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國際水平相比也明顯偏低,當時高收入國家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和占GDP的比重已分別達到27.5%和12.2%,中等收入國家也達到15.7%和4.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