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王道軍
又到年底,又開始突擊花錢。
財政部網站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財政支出10.49萬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7.9%,而年初的預算安排為12.43萬億元,這意味著今年最后一個月有近2萬億元待支。
如果考慮到2011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決算額超過預算額的9%,那么年底支出的錢可能會更多。
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認為,作為預算本身,可以和實際執行情況有出入,但是出入太大,若12月份預算支出近2萬億,占了全年支出的六分之一,這就有問題了。年底這么多預算,容易形成濫支出和突擊消費。
“沒有節約動力”
上海一家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告訴早報記者,他們一般在每年11月份左右就開始做來年的預算,按照上級單位要求,他們單位2013年的收入和支出要實現雙增長,幅度為5%到10%之間。
“我們會基于今年的支出數額,制定明年的預算。所以總是希望在年底前把今年的預算用完,否則預算只能減少。”該人士告訴早報記者。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馬遙告訴早報記者,中國的預算一般是在前一年實際支出的基礎上制定的,因此單位沒有節約預算的動力。且突擊花錢與中國的預算體制也有很大關系。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雖然預算提交得早,但是每年3月份(全國人大)才開始進行審查,有的部門可能下半年才能拿到資金,所以容易出現集中支付的情況。”馬遙說。
馬遙還認為,因為年底因素,“三公”支出此時也會有所抬頭,部分地方官員將結余視為“浪費”,大手花錢、公務吃喝等現象比較嚴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年底突擊花錢的惡習。
在謝學燾看來,中國還存在著人情預算的情況,拿預算的時候,和領導關系好的部門可能多點,否則可能拿少點,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部門就希望多報預算,當然前提是你今年花了這么多錢。
財收增速“抬頭”
中國財政支出的不斷增長,背后是財政收入的不斷增長。
財政部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財政收入為7871億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21.9%,這一增速相比10月份13.7%的同比增幅明顯加快。
今年被稱作中國的結構性減稅年,財政部曾表示受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及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高等因素影響,相關稅收可能會有所減少。不過僅從財政部披露的11月稅收情況看,這一判斷待商榷。
所得稅方面,11月,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1.1%,其中銀行企業所得稅增長約50%,工業企業所得稅增長8.9%。當月,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6.6%,對此,財政部解釋稱,“主要是去年同期收入基數低以及加強財產轉讓所得稅收征管等因素影響。”(編注: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提高是從去年9月份開始的。)
從全年走勢來看,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增速逐季回落,近兩個月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速為14.7%,二季度為10%,三季度回落到8.1%,10月、11月則分別增長13.7%、21.9%。對回升之勢,財政部解釋稱,這主要是受到經濟企穩以及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的影響。
財政部表示,剔除基數低的不可比因素后,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
整體上,與往年受到外界詬病的20%以上的增幅相比,今年前11個月11.9%的財政收入增幅已現回落。財政部稱,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4.9個百分點。
11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為20億元,同比下降41.2%。
“寄希望于預算法”
謝學燾認為,在《預算法》不完善的情況下,突擊花錢的情況還會存在下去。不過,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公開和監督,事實上,除了確實屬于國家機密的,其他都應該公開。
全國人大此前公布的《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特別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一條:“各級政府年度預算執行中有超收收入的,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安排支出外,可以用于沖減赤字,或者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用于補充以后年度預算資金的不足。”
謝學燾認為,如果該條款最終通過,對突擊花錢的問題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原來都是希望把預算用完,追求收支平衡,甚至是適當負債。但是現在的提法是,如果當年用不完,可以有一定的空間,把錢用到下一年。這比原來更為科學。”謝學燾告訴早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