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報告稱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滯后建議允許進城農民集資合作建房 戶籍制度嚴重阻礙市民化進程
本報綜合消息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研究院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城鎮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稱,現行戶籍制度嚴重阻礙人口市民化進程,戶籍制度以及附著在戶籍之上的各種福利制度極大地限制了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城鎮化率有“水分”
據官方統計,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歷史性轉變。但我國城鎮化的“水分”不容忽視。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外出農民工規模超過1.59億,但由于沒有城鎮戶籍,不能享受相應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務。除去這部分“被城鎮化”的農民工,我國真實城鎮化率不到40%。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認為,現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嚴重阻礙人口市民化進程。以東莞虎門鎮為例,當地戶籍人口10萬人,外來人口90萬人,而該鎮的公共服務均按照10萬人的戶籍人口數設置,造成巨大的公共服務供給缺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滯后也削弱了農民進城落戶的能力。在現行《土地管理法》下,農民從農地征用中獲得補償的上限是土地農業產值的30倍,無法從農地征用的巨大增值收益中獲得收益,客觀上降低了失地農民進城安家落戶的經濟能力。建議試點宅基地換房
如何破解農民工市民化的問題,土地制度改革或許成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
報告建議,對于農村土地確定為非公共利益建設用地,可以允許在土地集體性質不變的前提下,讓農民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參與交易。土地增值收益絕大部分應返還原土地所有者。
報告還建議,開展“宅基地換房”試點,由農民自愿按照規定的置換標準以其宅基地換取城鎮住宅。建議允許進城農民參與保障房建設,按照規劃要求以集資方式合作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