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2年11月28日-29日,“財經年會2013: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表示,我們現在如果啟動改革,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有壓力才能改革。但是如果一過這個時期,可能今后改革的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另外,也可能就會產生重大的社會危機。現在是改革和革命在賽跑。
以下是秦曉演講精彩實錄。
秦曉:剛才吳老師對重啟改革的由來和必要性做了闡述,我也非常贊同,改革首先是一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個是以往走過的30年,有些情況變了,有些問題比以往想的嚴重了,怎么看這個。第二是未來的十年或更長時間一些新的問題。正是有這些問題,就需要改革。
剛才吳老師也充分肯定了現在改革的聲音,改革的呼聲,改革的共識,非常清楚的看到同樣在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對于改革認識的差異還是存在的,一方面更具體的配套改革,另一方面還要繼續研究討論,統一思想,我們從問題和由問題產生的不同觀點、共識,然后再到我們對配套改革一些突破口的看法。
我的第一個看法認為傳統的增長模式已經失靈,這是改革的客觀前提,不改不行。投資驅動,收入分配,環境資源代價。新的時期已經到來,新的時期有新的挑戰,要求我們挖掘新的增長動力,要求我們去找更均衡,更公平,更綠色,這是我對目前的看法。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窗口期,一方面由于傳統的條件變了,社會壓力出現了。另外一方面我們現在如果啟動改革,是個非常好的機會,有壓力才能改革。但是如果一過這個時期,可能今后改革的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另外,也可能就會產生重大的社會危機。現在是改革和革命在賽跑。
我們看看外部原因,我們長期以來取得的進展是靠規模要素投入,未來人均收入也好,我們發展經驗也好,已經不能再靠規模投入了,要有創新型的。但是我們的制度,我們的人力資源還沒有顯出我們具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是這樣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城鎮化率,由于人口結構,城市容納,集體公共財富的提供,放緩是必然的,農民工的工資在提高,按照我們理解的數字,前十年1.37—1.45,十二五到了0.8。第三個是老齡化。第四是對需求的制約。制約因素從供給方面都不支持投資出口為主的增長方式,因為人口老化,城鎮化放緩提高勞動力成本,廉價的勞動力時代已經過去了,時代發生變化了。這個模式本身的內生問題,質量低,規模大,結構失衡,包括產業結構,城鄉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甚至包括社會方面的一些因素。創造財富的分配不是一個我們理想的公平、公正,還有公共產品提供的缺失。
是不是進入新時期了?有的學者認為中國還有勞動成本比較優勢,還有后發優勢,還有政府主導的實施產業升級換代的優勢,還有城鎮化,農村現代化,工業化。所以,我們再搞20年8%以上沒有問題。這個我認為是某種程度上偷換了一個重要概念,我們從來不爭論速度,速度是個結果,不是一個目標。我們爭論在什么模式下,什么方式下實現增長,要不要均衡,要不要效率,要不要質量,要不要綠色,要不要公平公正,我們尋求這樣一種,一個高速度代價很高,那并不是我們追求的,所以,我們應該看我們未來面對的怎么找到更好的發展模式。
再回到改革共識,吳老師講到十六大三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簡單的理一下,我們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和我們傳統一代代走過來的,但是它的本質就是現代社會,叫什么重要,但不要忘記你后面的那個詞還是要叫現代社會。無非就是幾個要素,市場機制是肯定的,一個法制,一個憲政民主,一個道德。這是離不開的,至于不同國家選擇什么路徑實現這個目標,對這個目標一些價值上差異的偏好,這是第二個問題。所以,我們認為當年鄧小平啟動的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和指向就是中國的現代化,這個不是從鄧小平開始的,從幾代人開始的,從晚清就開始這個事情了。所以,我是這么看待,在這個意義上,市場經濟的道路是不能退縮的。我還要建立法治社會,有公民社會,還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還要把我們的道德建立起來,這是我覺得共識在這點上還要繼續討論。
第二點政府主導,昨天還有人提出國企的問題需要政府主導,國際競爭,產業換代,有人把它包裝成中國模式,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在改革的初期有過正面的作用,但是總體來講它有三個大的問題。
一個政府一主導,必然破壞價格,扭曲價格,扭曲資源配置,管制經濟,增加交易費用,官僚主義這套東西必然產生。
第二,政府一主導就產生了培養官商勾結腐敗的溫床,這不可避免,無論是韓國,還是其他東亞模式。
第三,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路徑依賴和特殊利益團。所以,我們認為現在已經成了問題,需要改革,主要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從一個主管經濟,主導經濟,管制經濟這樣一種角色變成提供公共產品。
這是對政府主導的看法。
新一輪的改革還是從政府的職能是一個重要抓手,政府的職能又表現為很多方面,財稅價是一個集中的公共資源,應該從財稅幾作為突破口,價格主要是要素價格,包括資本、匯率和利率,包括原材料、能源、土地、工業用地,還有勞動力要素價格,財政有它的支出問題,有它的收入問題,有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有一個更加透明、更加公開的問題。稅也有很多方面,我們的稅收是不是能更鼓勵服務業,能夠支持我們內需的發展,不是導向資本,導向重化工,我們列了12條內容,我在這里先不展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