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放
十八大報告針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首次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彰顯出今后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公眾期待十八大后中央一系列民生政策措施能進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然而之前一項調查顯示,要在相應城市踏實生活而“不惶恐”,你的個人月薪必須達到:上海9250元;深圳8780元;北京8550元;廣州7750元;大連5000元……
那么,理想的收入到底應該是多少,才能克服生活中的窘迫?
郭先生 “80后” 廈門某lT公司技術總監
幸福并不遠
我2002年來到廈門求學,畢業后就留在了這里工作,打拼了5年多,現在在公司里負責技術部門工作。目前每月薪水7000多元,正在籌備婚禮,同時也成了房奴。
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每月收入只有1600元。那時候和另外3個朋友擠在一個小出租屋內。食住行方面的開銷去掉后,這1600元就已經所剩無幾,談不上什么精神生活,下了班就在屋子里研究工作上的事情,平時的休閑活動就是騎車逛街。
經過這幾年努力,從普通的技術員干到了技術部主管再到技術總監,生活水平逐步改善。還是租房子住,每月固定開銷三四千元,喜歡倒騰數碼產品。
自從交了女朋友以后,以前宅男般的生活有了改變,結婚、買房都提上了日程,我開始有了惶恐的感覺,并重新規劃自己的支出:每月供房需要近4000元,籌備婚禮還需要一大筆開銷。我開始學會節約:能自己買菜做飯就不在外頭吃,能坐公交就不打車,也暫時放棄繼續做瘋狂的數碼產品的粉絲。
現在社會保障制度也很齊全,相信生活會越過越好。十八大首次將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指標寫入報告,更彰顯出政府對百姓幸福程度的重視。我期待十八大后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實施,能進一步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對我來說,只要自己肯努力,幸福可能就不遠。
劉頻整理
上學的時候,經常唱的歌是《幸福在哪里》,知道幸福在辛勤的工作中,在知識的寶庫里,在晶瑩的汗水里,在閃光的智慧里。可是,在工作尤其是有了獨立小家庭以后,才明白幸福是那么現實:一套蝸居,一臺液晶彩電,一輛小車……在得到短暫的幸福之后,又有了對幸福的新渴求。從而我明白了:幸福在不斷設定目標的追求中,幸福在努力之后的夢想成真里。
網絡上的調查引人關注,要想在相應城市生活“不惶恐”,月薪必須達到若干,網絡的公布竟然精準到十位數,譬如上海9250元、溫州8020元等,我深不以為然。幸福是什么?是感覺,夜半回家的窗中的燈光給你幸福,臨行前妻子的擁抱是幸福,媽媽為你整理衣領的撫慰是幸福,甚至同事的贊嘆、領導的肯定、孩子的一張好成績的試卷,都是幸福的感覺,絕不是寶馬車和確鑿的數字。“寧肯呆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那是唯感官唯金錢唯消費論,應嗤之以鼻,不值一提。
當然,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教醫保,我也得現實生活,一日三餐,我也得細微瑣碎,計較收入敷出。我的收入從剛上班時的300多元,到500多元,到800多元,到超千元,現在也僅2200多元,尚不及網上數據大連5000元的一半,難道我就不幸福么?非也,每一次的漲工資,我都幸福感特強。當然,我還有更高的生活目標,理想收入是4000元或更多一點,在中原城市南陽就可以相對生活得更悠然。因為小城生活節奏慢,沒有太大壓力,競爭不激烈。還是中原糧倉,遍野菜地果園,一年四季瓜菜果蔬供應及時,物美價廉,故米面糧油等家庭開支相對較低。因此,我的收入雖然一般,加上妻子收入,在這個小城里生活也算安居樂業,怡然自樂。
十八大首次將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彰顯出今后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我對此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期待各級黨和政府更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堅持重在為民、民生至上,到2020年翻一番目標實現時,社會福利更多惠及百姓,社會保障體系更加成熟,百姓可分享的發展成果更多,收入倍增,而且增加含金量,甚至超出其本金的效能,得到更多的“利息”,進一步提升幸福感。
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務實勤奮,不游手好閑,就會過上更好生活,就會一次次獲得和品享更多的幸福,疊加的幸福。
梁淑珍 吉林省九臺市退休職員
“收入翻番”暖人心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作為退休多年的人,聽到這樣一個溫暖人心的量化指標,心情無比激動,深信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這才真正體現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理念、讓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呢。
我退休已經10年,工資1800元,老伴工資3000元,每月去掉水電煤氣費,再加上衣食住行,隨隨人情,雖然是精打細算,細水長流,恨不能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可月月還是緊巴巴,“賴蛤蟆打蒼蠅——將供嘴兒”,根本就沒有閑錢出去旅游、看文藝演出以及其它的花銷。人不僅要有物質生活保障,還需要精神生活支撐,光吃飽肚子不算幸福。當然,幸福是一種感覺,渴了,有水喝就是幸福,餓了,有飯吃就是幸福,冷了,有衣穿就是幸福。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我們的現在就是幸福了。十八大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非常溫暖人心,催人奮進,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后勁,充滿了信心。我們期待十八大后中央推出一系列民生政策,進一步提升我們老百姓的幸福感。
“知足者常樂”。我估算了一下,到2020年,我的工資大約能開3600元,老伴兒能開6000元,每月我倆大約10000元的收入,如果物價不是成倍增長的話,我們的生活水平會比現在有很大的改善。國家逐步“強國”,我們老百姓也逐漸成了“富民”,也就實現了“國強民富”的奮斗目標。相信,我們的黨和國家一定會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真正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住有所居。讓我們百姓的糧倉子滿滿的,菜籃子全全的,錢袋子鼓鼓的,身板子棒棒的,到那時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將會更加富足、更有質量。
陳希國整理/圖
陳曉寧 寧夏西吉 公務員
假如月薪8000元
我是寧夏南部山區西海固的一名基層公務員,縣委機關做科員,月薪2600元。比起大城市來,別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是二線城市銀川,這兒的生活水平也差著一大截。但實話實說,這些年,黨中央、國務院特別關心咱西部地區的發展,西海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這次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首次將人均收入翻番指標寫入黨代會報告,我們對這個目標有很大的期待,我也想談談自己對工資收入翻番的一些暢想。
按目前我每月2600元的收入,2020年翻番應該是月收入5200元。如果扣除物價上漲和西部地區拉近與經濟發達地區收入水平等因素考慮,我覺得到2020年我的工資收入如果能夠達到每月8000元,就基本上可以克服生活中的窘迫了。
我1985年出生,去年才結婚。結婚自然要花上一筆錢,然而最大的開銷是銀行貸款13萬元,花27萬元買了一套房。這個價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夠買幾平方米,可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也算得上是極大的開銷了。現在每月銀行還貸本息合計1300元,是我2600元月薪的一半。貸款要持續13年才能還清。妻子也是掙工資的人,月薪3000元,由于結婚時間不長,還沒有要小孩,兩個人每月5600元的收入,除去物業、水、電、供暖、交通等費用,日常開銷每人1000元,就攢不下幾個錢了,一旦有了孩子,這點錢顯然是捉襟見肘,誰能說不窘迫?
如果月薪8000元那就不一樣了。盡管也還有銀行還貸、也還要撫養子女,那時候咱西海固人生活的幸福指數可就真的不一樣了。到那時,咱可以驕傲自豪地說:“西海固人實現了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
舒煜騁 成都 傳媒人
幸福不全靠鈔票
成都市民人均收入在國內省會城市排名中遠在10名以外,卻絲毫不影響成都蟬聯中國“最快樂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稱號。“快城市、慢生活”是成都面向世界的響亮名片。
西方有句諺語,叫做“土豆是窮人的糧食,也是富人的點心”。一直以來,基尼系數是聯合國[微博]教科文組織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生活質量的標準,是食物花銷在全部開銷中的比重。當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文明程度的標準,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該地市民每年投入在文化、科技、教育類消費品上的比重。同樣,在我看來,一個城市或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光在于收入高低,更在于積極的工作、悠閑的生活、平衡的收支、快樂的心情、發展的空間以及配套的社會公共體系。這方面提升了水準,才真正占據了高質量城市生活的大頭。
在美國讀書期間,我初次進超市,看到櫥柜里普通面包的價格折合成人民幣后,都是國內的幾倍甚至是10倍以上,便有些望而卻步。后來,了解當地居民收支后,我才有些釋懷:就以成都為例,5000元月薪的中等收入,看一場電影、一杯咖啡加一盒爆米花,100元緊巴巴的,一次性消費占月薪的2%;同樣的消費在美國當地,雖然價格折合人民幣都遠高于成都,但相對居民月薪而言,所占比例不足月薪的0.5%。
在成都,月薪上萬元的人有他們自己的酣暢,五六千元月薪者有他們獨到的精彩,月收入三兩千元的人也有他們特有的快樂。俗話說:“富人有滿屋鉆石,窮人有滿天星星”。其實,收入并非衡量生活質量的全部,只是一個指標;一個城市的生活質量還與物價、交通、環境、居住等涉及民生的生活成本緊密相連,綜合衡量,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因而,生活單純以鈔票數量來衡量絕對不行,提高生活質量才是關鍵。
黃自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