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姆尼只適合演小品
撰稿|林 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
作為一個擅于自我推銷的精明商人,羅姆尼和趙本山一起賣拐倒是無比合適;但指望他身為總統帶領美國前進,不啻問道于盲。
成就與挑戰:客觀評價奧巴馬
奧巴馬入主白宮四年,交出的成績單雖非完美,要及格卻綽綽有余。標志性的醫保改革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大為人注意。比如從長遠而言相當重要的工作,包括啟動教育體制改革、增加科技研究投入、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在外交與軍事戰略上重新布局等等。此外,作為行政部門首腦,主動進行一系列整頓,遏制了小布什時代行政權力過度膨脹的勢頭,對于維護美國的三權分立更是意義深遠。
反對者最常指摘奧巴馬的,是其應對經濟危機不力,上任四年尚未帶領美國走出危機。但這個批評往往帶有很強的主觀偏見。首先需要知道,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規模遠超以往,堪比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美國在羅斯福帶領下走出大蕭條,用了足足十年時間,其間還遭遇了一場“小衰退”;指望奧巴馬四年里就打贏經濟翻身仗,無異于癡人說夢。
共和黨喜歡拿他們的偶像里根和奧巴馬對比,前者短短兩年就克服了經濟危機。但一來里根面臨的危機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與今次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二來即便如此,在里根的第一任期里,就業增長率也遠遠沒有回復到前任總統卡特治下的水平;三來里根減稅促增長的經濟政策,短期內雖然迅速拉動了GDP,卻也埋下了長期的隱患:美國從最大債權國變為最大債務國倒還罷了,更嚴重的是經濟結構變化趨勢從高薪高技術工種為主逆轉為低薪工種為主,中產階級開始持續減少,貧困人口開始持續增加。
相比較而言,奧巴馬的應對措施雖然短期數據不好看,但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卻是長期更穩妥的做法。事實上,剛出爐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表明,美國GDP增長率已從上季度的1.3%恢復到了2%,而一旦恢復到2.5%時,失業率就會實質性地下跌。美國經濟正在穩步走向復蘇。然而經濟危機其實并非奧巴馬執政生涯最嚴峻的挑戰。更讓他頭疼的,是國會里空前激烈的黨爭。
國事與黨爭:國會山上的鬧劇
在參議院中,少數派議員可以利用程序漏洞阻撓議事,而100位參議員中必須有60位現場提出制止,才能終結阻撓、恢復議事。共和黨自從五年前失去參議院多數席位迄今,創紀錄地近400次阻撓議事(之前紀錄是兩年共82次),大到醫保改革、財政方案,小到退伍老兵安置、放射性物質進口管理,他們置公眾利益于不顧,不問提案內容一概阻撓,目的相當明確,就是要讓民主黨難堪、讓奧巴馬一事無成。僅在2009—2010年間,共和黨就通過這種辦法,使得375項已由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在參議院流產。用一位共和黨議員的話說:“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是讓奧巴馬無法連任!
而眾議院自從2010年中期選舉被共和黨翻盤之后,更是完全淪為黨爭工具。尤其是毫無經濟學常識的“茶黨”(近年共和黨內興起的民粹極端派)議員們2011年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的瞎攪蠻纏,不僅使得美國國債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標普下調信用等級,也深化了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與全球經濟危機。
2009—2010年間民主黨確曾一度在參議院奪下60席、同時又在眾議院占據多數,理論上可以在國會里為所欲為。所以有人指責奧巴馬上任頭兩年碌碌無為,未能充分利用民主黨對國會的控制。但實際上,由于其中一名參議員病重住院缺席(后去世),民主黨真正同時控制兩院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個月。奧巴馬能夠在此局面下推動醫保改革,已屬難能可貴。有人認為如果讓性格更強勢、手段更老到的希拉里來當總統,或許能讓國會山的共和黨人乖乖聽命。不過歷史不能重演,用這種過于美好的設想來評判奧巴馬的表現,恐怕不甚妥當。
可若是奧巴馬連任,豈不意味著未來四年黨爭依舊,局面仍無改觀?這倒未必。一方面,由于總統只能擔任兩屆,共和黨今后將部分喪失狙擊奧巴馬的動力;另一方面,自從眾議院共和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丟人現眼后,民調對國會的不滿已經達到了歷史頂點,只要經濟形勢持續好轉,2014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很可能重奪國會主動權,立法與行政部門的合作將更加順暢。
相反,倘若羅姆尼當選,美國恐怕才真要面臨一場災難。
經商與從政:羅姆尼何許人也
在羅姆尼的擁躉看來,他擁有對手無法企及的兩大優勢:作為成功的商人,他是應對經濟危機的不二人選;作為共和黨的溫和派,他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能夠為深陷黨爭的國會帶來妥協。
但經商與從政,實在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藝術。有商業頭腦的人,可以在既定政策框架下為個別公司謀取最大利益,然而政治家的任務,卻是經濟政策本身的制定,是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并為國家發展提供愿景與方向。胡佛與貝魯斯科尼,在踏上政壇之前都是精明而成功的商人,惜乎前者引發了大蕭條,后者更是意大利多年來經濟停滯、政治腐敗的罪魁禍首。
羅姆尼自己出任馬薩諸塞州長時的政績也并不光彩,就業增長率僅為1.5%(全國同期平均5.3%),在50個州里排名倒數第四。羅姆尼離任前,州民對他的工作認可率只有34%,為歷任州長中最低。
至于擁躉們給羅姆尼加上“擅長妥協”的頭銜,更是貽笑大方,也深刻體現出人們對經商與從政兩種不同性質活動的誤解與混淆。政治中的妥協,是在堅持原則和價值觀基礎上出于現實原因做出的暫時退讓與犧牲,而非投機商式的見風使舵左右逢源。
從羅姆尼的既往表現看,他可謂無原則,卻不可謂擅妥協。僅這一年多的競選中,他就在經濟計劃、稅收方案、醫保改革、移民政策、同性戀權益、墮胎權、槍支管控、貧富差距等幾乎所有重大公共問題上反復無常,對不同選民說著前后矛盾的話,甚至一天之內上下午兩場演講的立場都可以截然相反,以至于有人調侃道,羅姆尼一定是患了嚴重的失憶癥,得趕快利用奧巴馬醫保改革的機會好好治一治。
羅姆尼用以吹噓自己擅長妥協的事跡,是自己擔任州長期間,與占據州議會絕大多數的民主黨人通力合作,率先在馬薩諸塞實現了醫保改革。事實上,盡管羅姆尼剛上任時為了贏得州議會支持而在此問題上相當配合,但從他2006年決定競選總統、需要爭取全國共和黨的支持開始,對醫保改革的態度就急轉直下,動用州長權力一口氣否決了剛剛與議會合作制定的醫保法案的8項關鍵條款(州議會隨后又將他的否決一一推翻)。
羅姆尼從此與州內民主黨人交惡。到四年任期結束,他一共844次否決了州議會的法案,而州議會回過頭來又707次(幾乎總是全票)推翻了他的否決。2008年共和黨初選時,羅姆尼便憑此制作了一個名為“我喜歡否決”的電視廣告大肆投放,以宣傳自己是如何堅定地站在共和黨立場上,即便在馬薩諸塞這樣一個民主黨州,也絕不肯向不可救藥的民主黨人妥協云云——當然今年大選中,羅姆尼很自然地又把這段歷史“忘”了個精光。
不可否認,政治人物偶爾言不由衷、出爾反爾甚至為了自身利益而改換門庭,都是難免的事,包括奧巴馬自己也曾幾次說話不實被人抓包。但像羅姆尼這樣高強度、高密度、高難度地華麗轉身,就完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了。作為一個擅于自我推銷的精明商人,羅姆尼和趙本山一起賣拐倒是無比合適;但指望他身為總統帶領美國前進,不啻問道于盲。
羅姆尼近日提出的所謂“振興經濟五點計劃”,正是其商人特質的絕好寫照:伸手畫了好一張大餅,把各方面愛聽的都說了個盡——既要減稅,又要增加國防開支,最后居然還能削減赤字、平衡預算——全然不管這些目標相互之間是否矛盾。至于攤出這么大張餅的錢從哪兒來,恐怕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進步與保守:美國命運的十字路口
羅姆尼毫無原則的“妥協”與毫無立場的“溫和”,在其他時候或許并非什么大問題,但放在今天的美國,卻足以將社會帶進深淵。
一般認為,民主、共和兩黨之間存在兩大根本分歧。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問題上,民主黨主張自由平等,共和黨主張自由放任;社會文化問題上,民主黨秉持進步主義,共和黨秉持保守主義。過去共和黨內較為理性的自由放任派一度占據主流,社會保守派居于邊緣地位。然而從里根時代開始,共和黨內發生了兩大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自由放任派內部的經濟指導思想日漸脫離社會實際,教條式地鼓吹政府放棄一切市場監管與社會再分配的責任,即便里根主義經濟政策明顯導致了未來幾十年貧富差距的急劇拉大、小布什對金融市場的放松監管直接引爆了次貸危機,教條主義者們仍舊固執己見。
另一方面,更令人擔憂的是,自里根發動“文化戰爭”后,社會保守派聲勢日漸浩大,時至今日,已經完全綁架了共和黨的意識形態。這些人主張禁止墮胎甚至禁止避孕、反對同性戀、反對槍支管制、反對政治獻金透明化、在國際上奉行單邊主義、否認國際法的權威、否認全球變暖、反對兒童注射疫苗、力圖在中小學課程中用神創論取代進化論、呼吁恢復美國的“基督教傳統”等等。2010年興起的茶黨,正是打著自由放任旗號的社會保守派,但凡被茶黨奪取州議會的各州,都在社會文化議題上制定了比以往更為保守的法律。而今年的共和黨代表大會,也把這些社會保守主張一一寫進了黨綱。
羅姆尼在社會文化議題上沒有特定的立場,也因此被稱為共和黨內的“溫和派”。但沒有立場,也等于說為了討好黨內保守派,能夠做出任何事情。這方面實在殷鑒不遠。2000年小布什競選總統時,也是以“溫和派”面目示人的,曾向選民承諾上任后要實行“謙卑外交”方針,絕不推動禁止墮胎等等。然而當選總統后,不但外交上被新保守主義鷹派把持,更在保守派的壓力下,把墮胎立場作為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時的“一票否決項”,使得最高法院在其任內急劇保守化,在若干判例中都大踏步倒退。由于最高法院在美國三權分立制度中的地位和大法官的終身制,總統任命的大法官,對美國歷史的影響可能比總統本人還大。在目前九名大法官中,持進步主義立場的金斯堡與布雷耶二人年事已高,很可能在未來四年內退休。羅姆尼當選總統,意味著這兩個席位又將落入保守派手中,保守派至少能夠再把持最高法院二三十年。美國60年代社會解放運動以來辛苦取得的所有成就,恐怕都要付諸東流。
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抗常被戲稱為“驢象之爭”,我們也不妨用兩個有關驢和象的典故分別比擬兩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好比一只嗓門洪亮卻無尖牙利齒的驢子,單靠幾聲驢鳴,自然嚇不退國會山上的兇猛如虎的黨爭,但好在驢子識途而務本分,只要主人不時抽上幾鞭,盡管道路顛簸步履蹣跚,總還能兢兢業業把車拉到目的地。而羅姆尼則如同一位被共和黨大象拱在背上的盲人,乍看風光得緊,其實不但瞧不見前方道路,就連屁股底下究竟坐的什么都不甚了了,只能任由它四下踐踏破壞,更無法阻止這頭已然受到刺激狂性大作的大象,發足向遠處的懸崖直奔而去。
是把未來托付給這位盲人,指望他駕馭住座下的瘋象——還是選擇那匹駑驢,雖然看起來不怎么給力,但畢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相信這并非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