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本財務省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日本出現5586億日元,約合7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日本連續三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并創同期歷史新高。這對于以出口立國的日本來說,可以說是顛覆性的變化。
日本對華出口減少,是造成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9月份,日本對華出口同比減少14.1%。從口紅到汽車,眾多日本品牌無一幸免。其中,日本汽車對華出口同比減少44.5%,汽車零部件也下降了17.5%。
一些分析人士估計,日本對華出口減少將加大日本經濟在此后兩個季度中連續出現收縮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一般被視為經濟衰退。
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在日生活多年的華人深有體會。留學日本十年的學生小吳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小吳:在最近看一些新聞報道,比如說夏普前一陣子裁員,現在職員的工資也減了很多,還有日本的男人經常下班回家之前會去大家聚一下喝點酒,現在看800日元隨便喝都很少有人去。去商場逛街的時候,現在大商場的顧客比以前少得很多,現在覺得很可笑的就是,有時候覺得服務員比顧客還要多。
此外,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導致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窩在家里靠父母養活的年輕人不斷增加。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今年大學畢業的56萬人中,就有6%、也就是3.3萬人既不打算升學也不打算就業。
不僅是年輕人,日本總務省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有300多萬35歲到40歲的日本人仍然單身未婚,并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平均6個中年人中就有一個“啃老族”。
為什么不結婚?在旅日作家唐辛子看來,主要是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讓很多日本人有自身難保的危機感,經濟壓力讓他們對婚姻望而卻步。
唐辛子:現在日本不景氣了,經濟不好了,啃老族也增加了,不結婚的人也增加了,這些人們平均的年收目前只有138萬日元左右,而且他們的失業率占到他們這個年齡層的人11.5%左右,所以因為這個收入不穩定,所以不得不長期的依賴父母。
在過去的20年里,日本經濟逐漸從巔峰跌落,盡管日本政府為擺脫困境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阻止其經濟過快下滑,對于拉動經濟復蘇,基本上無能為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近年來日本的經濟一直處于停滯狀態,日本產品競爭力的下降也對貿易產生消極影響。
沈驥如:過去日本的汽車、家用電器,特別是彩電都是非常強的競爭力的,但是現在日本競爭力下降了,被韓國的、中國的彩電所取代了,所以日本的那些大的家電公司像日立、夏普都是嚴重的虧損,所以日本的競爭力在下降,當然對它的貿易就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日本國內的市場是很狹窄的,那么它要大量的產品,它國內是消化不了的,它要出口,而中國也好、東盟也好、新興經濟體迅速的發展,很多產業我們都參與進去了,也能生產了,所以對日本的需求也銳減,日本的經濟現在沒有新的增長點,所以它是停滯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3400億美元。中國占日本整體貿易額20%,占比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中日貿易對中日局勢的反應最為敏感,最新的貿易數據更是進一步揭示了領土爭端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兩國關系惡化將會重創日本經濟。但日本《朝日新聞》近期刊發評論文章卻認為,日本對華出口減少將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同時,在華企業員工的實際收入也會減少。
對此,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并不認同。他認為,我國的產業鏈已經日漸完備,日本對華出口的產品具有可替代性。
沈驥如:從宏觀上來講,對華出口的減少,大部分產品是有替代的選擇的,像汽車、家電這些價值比較高的商品都有其他的替代選擇,那么在日本這個合資企業工人工資下降了,甚至要減員了,但是德國在華的這些合資汽車企業,它可能要增加雇員,要加班加點的來生產。所以從全國來看,日本的這種出口減少對中國的影響應該說不是特別大。
日本國內經濟復蘇面臨考驗,而如何化解中日之間目前的緊張關系,處理好兩國的領土爭端,也是日本當局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沈驥如指出,中日能否真正實現雙方的經濟互補和密切的經濟合作,完全要看日本當局能不能改正錯誤。
沈驥如:中日之間釣魚島之爭有可能長期化,中日的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都有可能因此而走向低谷,所以中日之間的經濟關系可謂政冷經熱,現在變成政冷經冷,這個局面恐怕還要延遲相當的時間,什么時候能結束,這就要看日本人對這個問題能不能正確的認識歷史,能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