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新聞網記者 湯雅婷
2009年,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央政府首次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去年末,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和深圳市四地啟動自行發債試點,被視為中國地方政府邁向自主發債的實質性突破。
8月23日,上海市政府再次拔得頭籌,其89億元地方債率先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展開招標。
事實上,當下的市場現狀并不利于地方債發行。今年6月底以來,央行頻頻動用逆回購來對資金面“維穩”,由于存款準備金率遲遲未調降,當下,流動性又出現了日趨緊張的現象,因而導致貨幣市場上的利率一路走高,債券發行時的市場行情,也因此備受拖累。
然而,在這一背景下,上海地方債卻逆勢走強,頗受追捧。
財經國家新聞網記者湯雅婷認為,逆勢受追捧,首先是價格怪象延續。此次上海地方債的最終中標利率,雖然高于國債利率,結束了一直以來地方債利率與國債利率的“倒掛”現象,但是,仍然顯著低于由財政部代理發行的其他地方債。這意味著,上海自行發行的地方債價格錯位怪象仍在繼續。
此外,較高的認購倍數同樣值得關注。這次上海地方債看似不怎么火爆,并且不及去年3倍以上的認購倍數,但是要注意到當前資金面的緊張程度,在流動性不斷收緊之下,這一認購倍數已經十分難得。
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怪象,主要是非市場化因素在其中承擔了重要角色。
由于自行發債試點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此地方政府對發行結果“格外”關注;而承銷商為了維護與地方政府的關系,自然會“格外”捧場。
承銷商的“經濟人”理性,與地方政府的業績追求,找到了結合點。與去年一樣,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債券招標發行和考核規則》明確規定:“將承銷商在2012年上海市政府債券發行招標中的投標額和承銷額等因素,作為以后年度本市組建上海市政府債券承銷團的重要依據。”
這樣的考核規則,會刺激承銷商多拿券,以穩住他們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承銷機構還考慮到了其他方面的利益,諸如地方財政存款、企業債券項目等,這些都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商業銀行業內人士的眼中,在承銷團里,上海本地金融機構占了相當一部分。三家主承銷商里,除了國開行,就是交通銀行和浦發銀行。以這三家的體量,無需費太大力氣,就可以把上海債捧起來。
承銷商與地方政府頗有默契的“合作”背后,是地方自行發債程序的不完善。在本次上海地方債發行前,上海市政府僅僅披露了一份《2011年~2012年上海市經濟運行和財政收支狀況指標》。而關于當地財政體制、政府投融資情況和債務管理機制等內容,并未見披露。
提高地方政府的財政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是促進地方政府融資機制健康、有效市場化的關鍵因素。
應該注意的是,目前的自行發債試點均屬于經濟發達地區,并且仍由財政部代還本息,因此,非市場化定價帶來的問題,還沒有很明顯的反應在“桌面”上。而有朝一日,一旦試點放開,地方政府就將迎來真正的挑戰,而這或許是今年自行發債試點未能進一步鋪開的重要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