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紛紛盯上老年人,想從他們身“揩油水”,養老地產遭遇退房,銀行養老產品應者寥寥,“老年牌”屢屢引發爭議……
本報訊 (記者張翀)一個主攻老年人生活的高端養老地產項目,在武漢曝出“退房門”事件,記者探訪發現,當商家將目光轉向老年人時,無論是銷售火爆抑或是銷售時就遇冷,最終都引發不同程度的爭議。社會學家指出,究其根本,商家只是將養老當做營銷噱頭。
曝出“退房門”消息的武漢僑亞康瑞頤樂園地處武漢市藏龍島,隸屬于江夏區,屬于武漢的遠城區,小區里住戶的冷清,著實與曾經火爆的銷售形成巨大反差。
在售樓部,銷售人員回答問題時顯得格外謹慎和小心,他們介紹說,僑亞康瑞頤樂園項目主體是以花園洋房為主的普通住宅,整個公寓完全采用無障礙設計,設置5000平方米多功能英倫風情會所的休閑配套,社區內實行英國管家式物業服務,高層管理人員全部為英籍人員。專業的老年公寓及療養院是該項目的重要配套組成部分,老年公寓和醫院由全英資投資建設,是武漢首家擁有歐盟標準全英國進口專業康體設備、并由英籍高層管理人員管理的專業療養院。
這一精裝修房屋項目主推的是養老概念,老人住在這里,具備配套醫院、日常醫療護理、上門送餐、老年大學等老人專項服務,24小時專業陪護和醫生隨叫隨到。
在武漢市首次出現的這一養老概念確實吸引了不少買房者,即便這里目前僅有一條公交線路通往市區,可考慮到反而顯得環境清靜,更加堅定了購房者的信心。于是,為了讓父母得到好的照顧,或是有著居家養老想法的老年人,選擇成為這里的業主,項目開盤后銷售火爆,600多套房現在僅剩幾套沒有賣出。
可是,銷售火爆的房產項目入住卻很低,小區工作人員表示,初步估計,目前的入住率大約15%左右。他們解釋說,由于住戶多為老年人,并不急于搬家,與年輕人置業結婚不一樣。同時,交房時間也對入住率產生了一定影響。面對有關“退房門”的詢問,工作人員顯得格外謹慎,表示確有個別住戶因交房時間問題與開發商產生合同糾紛,目前正在協商處理中。
面對這一“華中地區首個專業醫療康復養生中心”,業主們感覺買房之后的消費也不低,有業主算了一筆賬,老人行動不便月護理費要900元、1500元甚至更多,月包餐費要600元,水電費、物業費另算。按兩位老人計算,租房居住月費用要3000元,購房自住月開銷也要2000多元,相對這里不便利的交通,還不如在市區方便的家中請護工。面對工作人員“高收費源于服務更專業”的解釋,業主們感覺只是為了能多賺老人錢。
相較于養老地產先熱后冷的狀況,另一個以養老為標志的產品則一出現就遇冷。今年,一家銀行推出“以房養老”的新型養老產品,即有房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給銀行,每月領取銀行發的養老按揭貸款,直到其身故,這一新產品在漢嘗試推出數月來應者寥寥。
拒絕接受這一方式的老年人表示,銀行要求必須有兩套以上住房,不自住的抵押,若只有一套房,則需同時抵押子女房產,中國人買房本就不易,哪有那么多房產押給銀行,而且現在大多都有退休工資,可以維持一般家用,沒有必要“倒按揭”。再者,銀行推行這一服務肯定還是要賺錢,押了房子最后沒準還要欠銀行錢,不劃算。
記者探訪發現,現在商家紛紛盯上老年人,從最初的保健品商家,到銀行保險業的各類養老產品,再到現在的高端房地產項目,無不打出老年牌,然而這些營銷時常會引發爭議。
據此,武漢大學(微博)社會學家周運清教授指出,當前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為商家的主攻目標本無可厚非,但養老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化問題,現在養老卻成為商家新的消費噱頭,商家僅僅作為養老產品的供給者,離真正的養老服務供給者相去甚遠。因此,商家不能只盯著老人的荷包,在追求經濟利益時更應注重社會效應,真正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形成科學的養老產業,才能真正達到雙贏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