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預算法草案征求意見超過31萬條,財政專戶去留倍受關注。經濟之聲評論:推進預算透明,把納稅人的錢花在關鍵之處。
中廣網北京8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征集意見昨天(5日)剛剛結束。截至昨晚,預算法修正案草案在互聯網上征集到意見超過31萬條,超過了去年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征求意見時收到的23萬條意見。公眾提出的意見數量之巨大,顯示出公眾高度關注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
在預算法修正案草案里,人們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加強對預算的審查、地方債、財政專戶等方面。
有學者認為,負責預算初審全國人大預算工委只有幾十個人,難以對龐大的預算報告進行仔細審定。如果能夠增加一些人員編制,就可以提高初審的效果。
關于預算的監督,目前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的。但是全國人大“會期短、事情多”,只能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因此有不少學者建議由全國人大把這項工作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理。
對于現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地方債,預算法草案規定,“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但是也有意見認為,地方財政應該有相對獨立性,地方政府在保證風險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發行地方債務。
財政專戶的問題是這次草案征求意見過程中人們關注的重點。不少學者建議公款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由央行統一管理,消除財政專戶。對此,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發表了自己的評論。
湯敏:在預算法草案征集意見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確實非常令人深思。比如立法宗旨的問題,預算法到底是一個管理法,還是一個控權法,這點非常重要。一些學者指出,目前的預算法更像是一個管理法,而不是國際上通行的控權法,控權法主要是監督政府使用財政預算的權力,我覺得立法的宗旨需要明確。
預算法草案規定,地方沒有發債的權利。但有觀點認為,地方政府可以在風險不大的情況下自行發債,而且還有地方債的試點。地方政府是否可以發債?長期如何權衡利弊?
湯敏:不是不準地方發債,現在提出來是要國務院批準,才允許地方發債。與其讓地方政府去找銀行借錢,讓地方政府賣地得到收入,還不如讓他規規矩矩通過發債的方式來做。但另一個方面,中國的地方政府本身控制能力也有一些問題,發債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屆政府發債,未來政府還債,所以沒有一定約束的話,大家都愿意發債,都愿意花錢,到最后就會產生希臘這樣的問題。
所以,我們要有一定的控制,在這個控制沒有設好之前,我覺得由國務院來控制地方政府發債,目前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我們要讓隨便發債的話,那要么一個債發不出去,要么出現像希臘那樣的大問題。
財政專戶是此次征求意見過程中,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不少學者認為,公款應該存放在國庫單一賬戶,由央行統一管理。財政專戶特別不安全,也不可能實施有效的監管,實際上是變相的小金庫。財政專戶目前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湯敏:財政專戶是財政部門在銀行里面開設的一個有非稅收和其他需要的管理賬戶,這在過去我們預算外資金很大的時候,起到過非常大的作用。有人計算,目前大概還有18-20萬的財政專戶。
確實,過多過雜的財政專戶,這些錢在銀行進進出出沒有受到監管,這肯定是有問題的。但是,這些是不是馬上能夠一次性全部解決,可能還有一個過渡的時期,總的來說是應該慢慢的減少財政專戶,但是保留個別的,比如社會保障資金專戶,國債資金專戶等等。這些要在短期內把它完全解決,可能還有一定困難。所以,我覺得在預算法里,如果要開一點口,也要有一個嚴格的限制,要大量的減少目前這種過多過雜的財政專戶。
很多單位在年底的時候,有一個突擊花錢的現象,以免下一年的財政預算縮水。通過預算法的修訂,這樣的情況能不能杜絕呢?
湯敏:突擊花錢有幾個問題,第一是我們預算的監督,或者說預算的設計,可能不合理;第二,跟我們的財政年度也有關系,三月份人大才批準預算,完了以后再下到各地方,各地方再進行商量,到六七月了,最后還剩半年,還要時間準備,到最后真花錢,也花到差不多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做調整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的話,財政年度跟正常的年度之間有差不多三四個月的時間,這個倒是很大的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