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7月28日電(記者 呂夢琦)中國煤炭價格正在持續下跌,多地煤炭滯銷嚴重,進口煤對中國煤炭市場造成的沖擊正在迅速放大。
大同煤礦集團公司是中國一家大型煤炭生產企業,現在煤價每噸下降了80到120元。礦井負責人馬瑞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尚未減產,但是卻毫無利潤可言。
即便是價格不斷下跌,許多煤企生產的煤炭還是賣不出去。忻州市一家民營煤礦的空地上堆滿了煤炭,這家煤企已有三分之二的工人被放假,限產已達3個月之久,但是企業的境遇卻并未好轉,每個月只能銷售一兩千噸煤炭,銷售額不到100萬元,這與以前產多少賣多少的局面形成巨大反差。
與此相反,價格更便宜的國外煤炭卻正在大量進口到這個產煤大國。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中國煤炭進口達1.4億噸,同比增加65.9%。到5月末,中國煤炭庫存已達3.32億噸,同比增加1431萬噸。
秦皇島港、黃驊港、唐山港共同構成中國最大輸煤港口群,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北煤南運下水港口,年煤炭吞吐量超過3億噸,目前煤炭庫存積壓均大幅增加。截至6月中旬,這三大港口煤炭已積壓1600萬噸電煤,其中兩個港口均接近港口庫存容量上限。
此外,即便是像山西這樣的產煤大省,煤炭進口量也大幅攀升,許多本地企業寧愿進口煤炭也不愿意采購本地煤炭。在這場競爭中,進口煤的價格優勢凸顯無疑,這也導致有的產煤大省在煤炭進出口上出現巨大逆差。以山西為例,1至5月份,山西省進口煤炭192.5萬噸,同比增加78.9%,但其上半年煤炭出口數量加起來卻僅為90萬噸,逆差超過100萬噸。
業內預測,三季度中國煤炭凈進口量仍將增加。
兩年前,當中國大規模進口煤炭,進口煤價格就會大幅攀升,進而促使國內煤炭采購量增加。然而,今年這種局面并沒有出現,這種異常很大程度上與國際煤炭市場的整體疲軟有關。
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經濟下行對中國的煤炭需求量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煤炭進口量的迅速攀升無疑加劇了這一現狀,同時也暴露了中國煤炭價格偏高競爭力不足、產量和價格調控滯后以及市場預警機制欠缺等方面的弊端。
面對各種挑戰,中國主要產煤地區政府和企業也紛紛加大救助和自救力度。
山西晉煤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自從煤價開始連續下滑后,用戶就開始“挑剔”煤質的好壞。“集團領導正在研究市場對策,我們將全力提高煤炭質量,以滿足用戶需求。”這位負責人透露說。
一些煤炭專家指出,除了適當減產外,中國煤炭主產區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加大煤礦技術改造建設的力度,降低生產成本。專家同時指出,中國的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強宏觀調控,科學調控煤炭產量,合理控制產能,避免惡性競爭;并利用這個寒冬期淘汰一些產能低、效率低的煤礦。
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研究院院長王宏英認為,政府在加強產能調控的同時,更要盡快建立國際和國內煤炭市場的中長期預警機制,增強對供求關系的研判能力;同時要深化煤炭價格機制改革,減少流通環節的成本,提高國內煤炭的市場競爭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