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聚焦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 > 正文
首次公布公車數量、出國人數等細賬,并首次公布工資獎金等行政經費數據
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程莉莉)今天,隨著中國地震局、審計署、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多家中央部委公開2011年度部門決算,我國二度開啟“三公經費”公開大幕。與去年首次“曬三公”相比,今年將首次公布公車數量、出國人數等細賬,并首次公布工資獎金等行政經費數據。
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一直受到輿論高度關注和公眾熱切期盼。2011年7月首度向社會公開后,由于概念不清晰、口徑和標準不夠規范,有的政府部門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沒有進行詳細的解釋,造成社會公眾誤讀。而本次所曬“三公經費”,既包括2011年的“結賬”情況,也包括2012年的“計劃”情況。
記者今天瀏覽各部委網站發現,很多部委在其官方網站首頁“高調”亮相其決算。與去年對比,今年決算表格由2張增加到6張,并對各項收支數據作出詳細解釋,圖文并茂,力圖用更形象的方式讓公眾看明白。
以財政部為例,2011年該部“三公經費”支出決算4620.77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最多,占56.09%,公車花費占36.36%,公務接待費占7.55%。而在該部公開的“細賬”中,因公出國(境)組團208個、939人次,并羅列了開支內容,如參加會議的名稱、雙邊財經對話活動的名稱等;公車方面,報廢6輛車并相應更新,平均每輛花費23.99萬元;部機關及駐地專員等公務用車保有量為368輛,平均每輛運行費4.17萬元,車輛主要用于機要文件交換、財政檢查等;公務接待費用主要用于財政部機關及駐地專員等開展財經合作、智力交流等項目。
“三公經費”的公開、細化與公眾納稅人意識增強、對公共財政的關心密切相關,也與我國政府近年來力推信息公開的努力密切相關。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其“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方略確保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在大力推進中央“三公經費”公開的同時,我國今年還明確省級政府也要在兩年內全面公開“三公經費”。
針對輿論及公眾對“三公經費”的關注,專家表示,財政透明度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財政信息要讓百姓都能看得懂,與社會的進步程度有關,需要一個過程。
另外,記者獲悉,2011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支出93.64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19.77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59.15億元、公務接待費14.72億元。
相關鏈接
“三公經費”與行政經費
“三公經費”,是指中央財政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財政撥款安排給相關中央部門及其所屬單位,用于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和公務接待等方面的支出。
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路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行政單位“三公經費”支出主要由財政撥款安排;事業單位“三公經費”支出除通過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列支外,財政撥款也安排一部分。
與“三公經費”相比,行政經費規模要大得多。
行政經費是指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維持機關運行開支的費用。行政單位主要包括政府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