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聚焦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 > 正文
據新華社電 截至昨日19時,92家中央部委在其網站上公開了2011年度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等情況。這是中央部門繼去年首度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之后,第二次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情況,并首次分部門公開行政經費。
三公賬單最多超20億
目前各部門“曬”出的“三公經費”賬單,從不足百萬到超過20億元,不同部門間差異很大。據了解,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的“三公經費”預算為213834.9萬元。
“部門職責不同,‘三公經費’會存在差異,這是正常現象。”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說,有的部門職能特殊,用車較多,如公安部,執法用車很多;有的代表政府外交活動很多,如商務部,出國(境)費用會相對多一些,因此不宜直接就數字簡單作比較。此外,不同部門人員數量不一,也導致“三公經費”產生差異,特別是實行垂直管理的單位,由于財政供養人員較多,其“三公經費”相對較高。
白景明指出,此次不少中央部門不僅公開了財務收支數據,還對部門職能和單位構成、對支出的具體用途等信息也進行了解釋,這樣社會公眾在面對不同部門決算數據時,就能結合部門的實際情況作出更為客觀的判斷和評價。
“比如,有的部門是中央垂直管理單位,支出規模是由幾千個單位匯總而成,支出金額較大是一種客觀事實。”白景明表示,部門支出是否正當、合理,要結合部門工作職能、承擔的任務、機構設置和人員數量等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判斷。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近年來,以“三公經費”公開為代表的預決算公開,作為推動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
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預算透明制度需要一個過程。不可否認我國政府推進信息公開取得很大進步,但仍與公眾期待存在差距,這需要政府在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的同時,更深入細致地向公眾解釋每一筆錢是怎么花的,同時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眾公開,讓公眾監督政府有據可依,充分發揮各渠道監督作用,推動政府信息公開透明。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認為,“三公經費”監管應探索建立綜合性治理機制,事前設立標準,通過人大審批,在預算中有所體現;事中,即預算執行過程對每個環節都應有監督;事后要有問責。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三公經費’公開作為預決算公開的突破口,應做好并逐步細化說明,讓公眾看得懂,這樣政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隨意性就會得到遏制。這是以公民權利來制衡政府權力,對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劉劍文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