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消息,2012陸家嘴論壇于6月28-30日在上海舉行。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微博)在“專題會場九:建設上海財富管理中心”分論壇上表示,上海高凈值人群數量占到全國的14%,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以下為郭田勇演講實錄:
郭田勇:很高興能夠參加這個論壇,今天咱們的題目是財富管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打造成一個財富管理的中心,應當說這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天天談“金融”這個概念,其實金融一半是融資,一半可以說是理財,也就包括這兩塊了,還有其他進行支付結算的,等于是為二者服務的。假如說有一家企業需要錢,要發股票、發債券,當然這是一種融資行為,企業拿到錢可以進行生產,進行投資。但是作為咱們投資者來講,為什么要用這些錢買這個股票,買這個企業發的債,我們就是一種理財的行為。因為你能給我提供收益,所以我才會發生這種行為。其實財富管理應當說是占到了整個金融的半壁江山,我們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如果財富管理沒有形成一個中心的話,這個金融中心也是殘缺不全的。特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吸引中外各方面的資本、資金,讓他們都愿意待在上海。
比如說我在浦東陸家嘴發現,老外比中國人還多,這么多外籍人士到中國來,如果上海沒有一個好的財富管理平臺的話,他們掙完錢都把錢向外匯,錢就從中國跑了,包括這么多上海富豪也把錢往境外轉,這樣的話我們金融中心恐怕就成了無源之水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之前也出過這方面的專著,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把去年的幾個數據說一下,去年我們做過一個私人銀行課題研究報告,對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做了一個測算,我們把高凈值人群定義為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測算顯示,2001年底這個人群達到了118.5萬,“十二五”期間高凈值人群年增長速度將達到17%,到2015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會再翻一倍,達到219.3萬人。這是去年做報告時分析和測算形成的幾個結果,對外也公布過。上海高凈值人群數量占到全國的14%,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面對這么一種大的環境,建設金融中心,打造財富管理中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進行財富管理,你有錢了以后我幫你管,幫你保值增值,從事這方面渠道的機構是非常多的,傳統的有是商業銀行,還有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私募、第三方理財等這些機構,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也處在一種群雄逐鹿的狀態,因為他們之間是一種競爭的關系。
銀行業傳統上存在渠道優勢,在社會公眾信用程度比較高,所以它現在在整個理財市場占據高點地位。但是我想隨著投資者的偏好不斷分化,包括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私募,這些應當說也正在贏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的青睞,就形成了整個財富管理呈現多元化、復雜化,而且創新能力越來越強的特點。這當然對高凈值人或者要投資的人來講是好事,這些機構有了競爭以后,競爭越來越激烈,也就意味著為投資者提供的服務會越來越好。上海從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角度來看,未來財富市場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就簡單說幾句,一是我們要致力于進一步發展和形成多元化的財富管理市場。除了傳統的銀證保信之外,對其他的理財方式也應該引導,給予支持,培育他們創新的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點,我認為要給他們更大的創新空間,從管理上應當進一步改善監管,包括打破分業經營的監管模式,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說王總在私人銀行工作過,這方面的體會非常深。私人銀行被認為是整個理財市場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它手中的客戶是最高標準的,但是它處在一種“富礦不富”的狀態,礦非常好,但是不富,為什么不富?這跟政策監管上有障礙有關系。私人銀行缺乏獨立自主的投資產品,有產權的大概都投資在一些收益率比較低的,比如說投資債券、貨幣市場了。但是稍微風險高一點的或者創新性強一點的,比如說投到股市,到企業里直投,私人銀行受到的限制比較多,所以最后就被逼得不得不成為一種集成商,是賣組合的。比如說把這個錢通過私募向外投,而我包裝好了再賣給客戶。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們在政策管理上,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不能直接持有企業股份,不能投資于股市,銀行有這樣的規定,所以對他們就形成這樣的障礙。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打破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可以先從最高端的私人銀行這一塊,放松它的經營空間,給它更大的業務空間。
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給它信托和資產管理牌照,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大的投資空間。我之前提過建議,對個人凈資產超過1億元的,給私人銀行全權委托資產管理的牌照。比如在美國,全權委托的信托在高凈值的人空間非常大,這里邊進行個人的財產打理,遺產的分割、繼承,這一塊的空間是非常大的。我們應該借鑒這些經驗,從高端開始打破以前分業經營的模式,給我們的金融機構以更大、更自主的經營空間,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關系,我不多講了,先說這么多,一會兒再討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