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張慧敏)昨日,商務部公布數據,4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84.01億美元,同比下降0.74%。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六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
數據顯示,1-4月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資19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7.9%。美國對華實際投資10.5億美元,同比微增1.9%。
對于FDI連續負增長的原因,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認為,“一方面,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全球直接投資受到很大影響。另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美國、歐盟國家鼓勵產業回歸,發展中國家加大引資政策的優惠力度,使得我們利用外資面臨激烈競爭。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已經在華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出的情況。”
“從國內因素來看,隨著要素成本上升,我國經營成本優勢有所減弱。另外,我國利用外資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而不是簡單地看引資的規模,這對利用外資規模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沈丹陽稱。
盡管如此,記者翻閱地方政府已經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卻發現,外商新增企業登記量在不斷減少。以某一線城市為例,分登記注冊類型看,4月國有內資單位完成投資481.9億元,增長22.9%;非國有內資單位完成投資803.5億元,增長4%;外商及港澳臺單位完成投資102億元,相比而言卻下降3.9%。昨日更有消息傳出,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將從2006年開始暫停的超國民待遇再度翻出。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提醒,在經濟增長存在考驗的背景下,部分地區放寬準入門檻可以理解,但是應當守好底線,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盲目招商引資,避免出現同地區產業發展方向相左或“三高一低”型的項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