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石油打造內部央行:產業資本入侵金融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1日 22:39  經濟觀察報微博

  康怡 張向東(微博) 龐麗靜

  昆侖銀行又將被委以重任。

  這家三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小銀行自從被中國石油收購后,越來越出眾了。

  本月初,財政部與銀監會要求18家銀行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涉及國家開發銀行及16家上市銀行,讓人意外的是昆侖銀行,這家尚在往城市商業銀行方向努力的小銀行也赫然在列。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昆侖銀行成為首批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銀行的原因在于昆侖銀行也是中石油目前正在主推的“大司庫”建設的合作銀行之一,其他幾家合作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

  是的,中石油正通過一項名為“大司庫”的財務公司改造計劃來加強對其所擁有和控制的金融資產與資源的管理。該計劃將在6月30日全面啟動。如果為這個項目給出一個更通俗的解釋,打造中石油的“央行”是他們可以接受的說法之一。

  在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看來,中石油大司庫體系的建設無疑正在蠶食他們最傳統的業務。

  更重要的是,蠶食者不僅中石油。

  中石油的大司庫

  司庫的概念是個舶來品,是由Treasurer一詞翻譯過來的,BP(英國石油公司)、SHELL(殼牌)、道達爾、GE(通用)等國外知名企業均成立了獨立的司庫組織,業務范圍覆蓋流動性管理、融資管理、風險管理、衍生品交易、利率匯率管理等方面。中石油的大司庫,就是圍繞企業金融資源配置進行的一系列調整,從而實現全球的結算。

  在其中,中石油將把境內外本外幣都集中起來,建立全球的信息值,然后多渠道融資,多元化投資。

  和大部分央企不同之處在于,迄今為止,中石油的金融業務資質已經涵蓋了銀行、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板塊。加上中石油本已存在的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其在金融業的布局已初具規模。“我們有了金融企業以后需要考慮的是,必須要利用財務杠桿去撬動可能撬動的更多資源,如何利用錢去賺錢,或者是利用別人的錢去賺錢。”一位中石油與大司庫計劃相關的人士透露。

  就資金充裕的中石油而言,企業內部資金正是最重要的金融資源之一,也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上述中石油人士也表示,現在企業對資金管理的要求已經與以往發生了很大的區別,以前的職責概括而言就是安全、及時和高效,而現在則必須要強化資本運作,實現價值提升,我們就必須要有所作為。

  有資金,有資質,此時,中石油缺的是操作平臺,除了目前已有的昆侖銀行、昆侖信托外,顯然中石油還需要一個更大的操作平臺,改造已有的財務公司成為他們的選擇。

  目前,中油財務公司完成了其華麗轉身,從此前的集團公司境外資金管理中心轉化為集團公司“內部銀行”,成為集團公司內部結算、籌融資和資金管理平臺。

  在改造后的結算體系中,其在銀行開設的賬戶更多地變成了一個通道——幫助財務公司實時掌握整個集團資金信息。由此,中石油對外資金收入由原來的日終歸集改為實時歸集,由原來銀行進行逐級歸集,改為財務公司內部逐級歸集;在對外資金支付上,由原來企業直接從銀行對外支付,改為由財務公司對外統一支付,實現所有支付信息全面歸集。

  此外,通過大司庫項目,中石油將建立中國區域內的本外幣實體零余額資金池和跨境虛擬資金池。這一設計的好處在于提升了中國石油全球資金的透明度,對于現金交易和多幣種現金余額的可見性大大增強。

  “而且準確的資金信息也使中石油對于現金頭寸預測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為企業投資和融資決策提供了切實的依據。降低了企業核心業務營運資金的要求,使企業可以將富余資金投入多元化、符合中國石油風險偏好的投資組合中,提高資金的回報率。”上述人士表示。

  對于中石油的做法,商業銀行人士也頗有微詞:“標準的財務公司因為沒有全國聯行清算號,是不能辦結算的,既辦結算,又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就成商業銀行了。”

  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該計劃的啟動,中石油還將加強對其下屬金融企業的管理,具體到結構、規模、業務方向,都要與中石油整體戰略保持一致。

  群行為

  中石油不是唯一的行動者。

  據國資委相關人士透露,在央企去年上報給國資委的企業經濟運行報告中,包括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微博)公司等數家央企都將金融板塊的運行與其他主業板塊相提并論,并提出進一步做大做強金融板塊的想法。

  中國中化集團在其當年的經濟運行報告中特別提出在租賃領域,公司保持了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

  中國東方電氣也表示其金融服務業范圍不斷擴大,新增加了集團產品買方信貸及融資租賃等新業務,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強。

  擁有中糧期貨的中糧集團希望通過這個載體開展更多的金融業務。中糧期貨總經理助理吳曾透露,他們目前正在努力拿到代理國內客戶開展境外期貨的資質。目前證監會只有三家試點,中糧、永安、中期國際,這三家都是證監會分類監管評級的AA企業,三家公司都在參與證監會的境外期貨的工作,每家公司負責不同的業務。

  據悉,很多公司都想做境外期貨的業務,中儲糧下屬的機構也在爭取。

  吳曾還透露,“現在證監會在鼓勵進行各種各樣的金融創新,比如,代理基金銷售業務等等。目前很多業務我們都正在準備,中糧年內也會推出一些新的金融業務。”

  而在今年較為慘淡的鋼鐵行業,資金顯得更為緊張。前不久剛剛組建的五礦物流集團金融物流部也想出一招,即開展質押融資。

  “現在金屬流通領域很多貿易商大都資金緊張,而集團則擁有幾十億的銀行信用,自己是根本用不完的。此外,物流行業,如果僅僅做傳統的物流業務模式已經落伍,利用金融工具,既可以通過質押融資集中實物資源,也可以將集團大量閑置的資金和貸款信用盤活。”五礦物流集團金融物流部有關負責人稱。

  馬鋼集團也在想著如何盤活資金。目前,馬鋼集團的財務公司在得到銀監會的正式批復后,已經做好整個流程。馬鋼董事長顧建國稱,財務公司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那些允許他們做的業務都會去嘗試。銀監會批準馬鋼財務公司經營業務包括:對成員單位辦理財務和融資顧問、信用鑒證及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協助成員單位實現交易款項的收付;經批準的保險代理業務;對成員單位提供擔保;辦理成員單位之間的委托貸款;對成員單位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辦理成員單位之間的內部轉賬結算及相應的結算、清算方案設計;吸收成員單位的存款;從事同業拆借。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國資委現在管理的117家央企,其中有87家在不同程度上涉足金融業,占比為68.38%。

  接近國資委的人士稱,今年更像是央企的一個金融年,很多央企都會在金融業務方面有所動作。由于國資委一直對產業集團投資金融領域嚴加控制,直到2009年才逐步放開,這之后,多家央企收購了銀行、證券、信托等各類金融機構,但對于央企業務本身也只限布局階段,鮮有實際舉措。

  不過,現在有些不一樣。

  深水區的風險

  盡管央企金融布局已經遍地開花,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趙昌文發現,如果通過對來自金融業的資產、營收、利潤占整個央企集團比例進行衡量,多數央企上述三項指標比例相對較低,產業與金融結合程度尚淺。

  不過,變化已經開始出現。

  如果說前幾年央企在金融領域的重任是“搶占山頭”,那么現在,受益于四萬億投資,手里不缺“糧”的央企則鉚足了勁兒開始在這個領域深耕。越來越多央企控股的金融公司在行業內的排名開始直線上升,中國華能集團控股的永誠保險在全國財產保險公司排名中開始進入前十位,中國中化集團旗下的信托公司也從2009年的第14位上升到了第3位。

  更重要的是,在金融業務管理上,中石油的大司庫計劃、中國誠通集團物流金融的試水以及更多金融創新模式的浮出,都是央企期待在金融業有所作為的表征。

  但更多專家擔心央企目前如此規模的金融行動適得其反。產業資本涉足自身并不熟悉的金融行業,特別是一些并不成熟的金融業務,如果不能達到預定的協同效果,往往會使自身陷入困境,而且可能還會帶來關聯交易風險,甚至會將風險傳遞到集團公司。也有專家擔心目前央企漸入深水區的金融行動缺乏監管。現狀是,這些企業集團的主監管部門目前分散在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一行三會等不同機關, 人為割裂了監管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為此,趙昌文建議對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升級的產業與金融結合應提早做好監管措施,目前首當其沖的是應該理清國資委和一行三會的監管范圍。

  而那些在金融領域起步較早的央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金融領域為集團公司利潤貢獻的力度逐日增強也足以讓其他央企眼紅。

  據上述國資委人士透露,2010年,中國華能集團金融產業實現利潤21億元,幾乎占到整個集團利潤的三分之一。其旗下的長城證券(微博)、永誠保險、貴誠信托都發展得很好,都擴大了公司的利潤增長點。其中永誠保險在全國財產保險公司排名中也在前十位。

  組建了英大國際控股集團的國家電網公司,2010年金融板塊也為集團貢獻利潤41億元,接近當年集團總體利潤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0年的統計數據還表明,具有央企背景的非金融企業集團已經實際控制了24家信托公司、19家證券公司、12家財產保險公司以及20家人壽保險公司,分別占到受調查該種類金融機構的46.2%、38.0%、48.0%以及51.3%。知情人士稱,這個數字在最近一年肯定還有增加。

  一家物流類央企相關人士透露,去年開始集團公司就希望拿到信托牌照,不過一直未能如愿,因為“看來看去,都是別家央企的”。

  不過,對于此類金融國有資產到底有多少,國資委一直諱莫如深。

  但可以確定的是,國資委和央企們應該都希望這個數字能多一些。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來源:經濟觀察網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