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所納的大多是間接稅,并且常常可以利用其壟斷地位,一層層向下游轉嫁給消費者,也就是真正的納稅人。政府把國有企業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是一種“財政幻覺”
2010年,全國稅收收入中由國有企業繳納的稅收比重占到14.7%,102家央企上交稅金總額14840.4億元,同比增長31.7%。有學者據此指出國有企業是納稅大戶,政府很大程度是國有企業養活的。這一觀點忽視了兩點,一是國有企業的利潤率;二是我國企業稅的主體是間接稅。
以央企為例,2010年央企去年資產總額達到244274.6億元,凈利潤總額為8522.7億元,營業利潤率5%,稅金與營業收入之比僅為8.8%,總體稅負偏低,對國家的貢獻與自身龐大的資產和獲得的利潤不成比例。而與民營企業相比,國企的利潤多來自對稀缺資源的壟斷地位,比如2010年中石油以凈利潤1241.8億元成為“最賺錢央企”,中移動、中海油、中石化的凈利潤則緊隨其后。而在銀根緊縮、民間資本極度短缺的2011年,國有銀行和現金充沛的國有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國有銀行又成為“利潤冠軍”。
由于稅制原因,央企所納的稅大多是間接稅,利用其壟斷地位,央企可以通過提升價格,把間接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央企先用企業的錢替真正的納稅人把稅交給政府,然后再一筆一筆向產品的消費者追繳上來,真正的納稅人是消費者。
我國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使得目前我國的企業稅賦在全國稅收結構中占絕對地位,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政府稅收收入中70%以上都來自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等間接稅。
這意味著,企業表面上向政府繳納了間接稅,廣大民眾才是間接稅的真正承擔者和實際納稅人。
與此同時,由于國有企業壟斷了上游資源,并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使得許多應該推出的稅種遲遲不能推出,比如資源稅。
在財稅專家李煒光(微博)看來,政府把國有企業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是一種“財政幻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