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通車前 7.2公里路基“沉降超標”
知情人士稱:為縮減開支將高架橋改成路基路面
施工方表示“不便說明” 業主方否認
閱讀提示
作為滬漢蓉鐵路的一部分,漢宜鐵路近日曝出“沉降超標”事件,引起公眾對鐵路安全的關注。交付使用前的鐵路潛江段路基路面的30%出現沉降超標,究竟有無質量問題?在軟基土層上修建鐵路,是否存在“橋改路”的設計變更?“新華視點”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多方調查采訪。
新聞回放
“沉降超標”路基緣何逾三成?
漢宜鐵路于2009年9月動工,原計劃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運營。去年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后,建設方推遲了通車時間,按照新的日程安排,去年底開始進行靜態驗收,發現了沉降超標問題。
工程承建方中鐵12局副總經理孫圣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鐵路路基有一個正常沉降范圍,一般是每月沉降不超過3毫米。“我們目前是靜態驗收,在驗收過程中發現這段路出現沉降超標,除去沿線橋梁和涵洞,累計問題里程達7.2公里。”
據調查,中鐵12局這次承擔的是“漢宜鐵路站前工程4標”,其中路基路面22.9公里,問題里程占到路基路面的31.4%。
一位從事軌道交通設計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沉降超標對列車運行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導致高速運行的列車“跳車”脫軌。另外,路基有一定沉降,在工程中屬于正常現象,但是超標超過7公里,超標路段在30%以上,“還是比較嚴重的”。
不過,滬漢蓉鐵路湖北公司介紹說,去年10月,第三方中科院武漢巖土研究所對漢宜鐵路全線141公里路基工程沉降進行評估,其他路段均達標。
記者調查
問題路段是否進行了“橋改路”?
現場采訪時,一些施工工人向記者透露,發生沉降超標的一帶過去是個面積不小的湖,后來慢慢干了成了良田,軟基土層比較多比較厚,所以其實更加適合修建高架橋鐵路。
隨著采訪的深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包工頭來電告訴記者,問題路段進行了“橋改路”:原設計是修高架橋的,但是要縮減開支,后來改修路基路面。由于這一帶軟基比較厚,而修路基路面時對此預估不足,所以出現了沉降超標。
對于修改設計方案一事,中鐵12局方面表示“不清楚”,同時他們稱,在勘探、設計、施工、監理、業主等多個環節中,施工相對是弱勢單位,有些問題不便說明。孫圣杰向記者表示,他是專門從總部來處理這個問題的,此前施工過程的問題并不清楚。
業主方滬漢蓉鐵路湖北公司對此予以了否定。該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部門負責人表示:“施工單位入場時的設計方案就是路基,不是橋,根本沒有‘橋改路’的事情。”
但有關人士對記者透露,這一段原先設計是高架橋,當時,一是由于要控制鐵路“橋隧比”,二是要縮減開支,就改成了路基路面。這位人士說,一公里高架橋耗資約6000萬元,而一公里路基路面不到5000萬元。“但是目前這樣折騰下來,這段路基路面的開支肯定已經高過了修高架橋的開支。”
根據我國鐵路工程實施規范,如果要修改原設計方案,一般是施工過程中環境條件有變化,客觀上要求修改;業主方出于運營、資金、管理等考慮,主動提出修改要求;還有一種是原先設計發現有問題,必須修改。記者向施工方提出查看問題路段整修方案等相關書面資料,至記者發稿,也沒能看到這些材料。
深度追問
鐵路“質量安全”誰來保障?
沉降超標究竟是設計的先天不足,還是施工過程存在問題,又或者是工程監理不負責,接受采訪的多位人士都表示,“目前尚不能給出定論”。
記者致電工程設計方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當初負責該項目的副院長手機一直關機。
湖北省鐵路建設領導辦公室主任王祖建表示,責任最后由哪一方承擔,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以及可能會追究誰的責任,都需要專家組反復論證分析。“這需要做大量取證調查的工作。”
目前,沉降超標的路段正在進行管樁加固。
正如不少網友說的,“沉降超標”所幸發現在通車前,有機會進行彌補。但是“所幸”背后也讓人不免有些擔心:鐵四院是工程設計方,鐵四院某公司則是工程的監理方,在工程項目中,設計與監理兩方究竟需不需要回避?
據介紹,按照規定程序,漢宜鐵路此次沉降問題整改完畢后,需通過專家評審,再進行包括聯調聯試在內的動態驗收,所有程序全部通過并合格后才能正式開通。
本版文圖均據新華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