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形成大量隱性負債
據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對備受關注的地方債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必須在制度創新中以規范的陽光融資,替代、置換“融資平臺”等隱性負債機制。
“在地方債問題上興利除弊,化解癥結,或許可成為推動中國下一場波瀾壯闊的深化改革的動力之一。”賈康說。
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萬億元。
賈康說,從審計結果可以看出,過去地方政府債務的透明度明顯太低,大量的隱性負債是潛規則強制替代明規則形成的,一直以來沒有通過統計信息及時揭示。同時,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量結合其他公共部門債務一并考量,雖然總體尚在安全區內,但內含的局部風險一旦被觸發而發生危機時,可用的機制只能是“救火”,社會代價相當高。
“我國省以下地方政府的分稅制遲遲未能成形,矛盾積累使地方隱性負債愈演愈烈。”賈康說,深化省以下分稅制改革迫在眉睫,化解地方債癥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賈康勾畫的改革新思路是:省直管縣的“扁平化”在先,接著是按照中央、省、市縣三個層級分稅。
“地方省和市縣兩個平臺上放什么稅是關鍵,現可看出端倪。”賈康說,已啟動資源稅改革,工商業不發達而資源富集的地區,通過資源稅改革可形成自己的地方稅財源支柱,上海、重慶等為代表的較發達地區,通過實行名為房產稅、實際上為不動產稅的改革,有可能打造成另一個長久而有支撐力的地方財源支柱。由此地方稅體系的主打稅種逐漸清晰化。
賈康說,分稅制制度框架搭好,轉移支付就可進一步優化,即一般性轉移支付更客觀、更科學,專項轉移支付應有所控制、合理歸并,并及時下達,使地方得以與其他預算內容相協調。不允許各部門要求地方按一定比例作專項資金的配套,不然會逼著欠發達地區弄虛作假。
賈康說,去年末上海等四省市開始“自主發債”改革試點,今年在地方債發行規模繼續擴大情況下,應增加試點地區數量。遠景是逐步走向比較全面的、信息透明、監管到位、風險可控的地方可持續自主發債狀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