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1月1日起,包括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進行了新一輪的關稅下調。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洋奶粉和護膚品并沒有因為關稅下調而“讓利于民”,反而在歲末年初輪番上演了漲價潮,讓利關稅變成自己的新利潤增長點。
洋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專家指出,這緣于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想要終結洋品牌“硬氣漲價”的局面,還需國貨自強。
高端護膚品逆市漲價
財政部此前宣布,將自2012年1月1日起對中國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對包括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
然而,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對剛剛在去年12月“提前”上調過一輪價格的進口奶粉,關稅下調后其價格并無變化。而幾乎每年都會上調價格的高端護膚品牌,為了保持“身段”,更是不為關稅所動,先后上調價格,包括SK-II在內的多個知名護膚品牌先后漲價,提價幅度最高超過10%。
記者從上海淮海路上的SK-II專柜了解到,2012年元旦后,該品牌幾乎所有護膚品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價,比如,護膚潔面油250ml就從420元漲到了460元。而該品牌的明星產品護膚精華露330ml裝更是每瓶售價從1550元漲到1710元,漲價幅度超過10%。
和逆市漲價的護膚品相比,洋奶粉顯得淡定許多。記者在滬上多家超市發現市場洋奶粉價格并沒有因為關稅下調而變化,而這事實上源于去年12月“洋奶粉”已提前進行了一輪調價。
去年12月,惠氏公司宣布高端產品“啟賦”系列因配方優化以及為了配合新國標的要求,對蛋白質等部分營養素含量進行了調整,在國內各地陸續提價10%左右,帶領了洋奶粉的“集體漲價”,幅度在10%左右。其中,合生元金裝嬰兒配方奶粉900g從277元漲到290元,澳優能力多一階段奶粉800g從298元上漲到328元,雀巢超級能恩金盾(配方)奶粉900g從286元上漲至298元。
讓利關稅成利潤增長點
關稅下調,價格卻不降反升,原本是讓利于民,竟成“讓利于商”。專家分析指出,洋奶粉和高端護膚品市場上,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緣于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及中國消費者“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心態。如此市場環境下,商家并不會因為關稅等利好而下調售價,反而采取“一年幾漲”的營銷策略,保證品牌“身段”,更是將下調的關稅作為自己的“利潤增長點”。
上海交通大學(微博)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表示,進口商品特別是奢侈品,其品牌所屬的跨國集團在全球有其獨特的營銷策略和價格體系,在北美、歐洲,在亞洲的日本和中國臺灣,銷售哪些型號、如何定價,都有其完善的策略體系。洋奶粉、化妝品等在中國都有其各自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會繼續維護自己高端市場定位的形象。
“既然洋奶粉和護膚品都有著高漲的市場消費,那么生產商還有什么必要將這部分‘利好’轉讓給消費者?目前看來,這一次關稅下調最終成為廠商及其經銷商的另一個利潤增長點。”汪蔚青說。
專家同時認為,國外知名品牌產品價格之所以不斷抬高,反映的不僅僅是流通環節的成本,也反映了商品的價值,包括實際的價值和心理價值。“品牌敢于帶頭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消費者有一種‘外資就靠得住’‘外國月亮圓’的消費觀念。”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說。
“既然洋奶粉和護膚品都有著高漲的市場消費,那么生產商還有什么必要將這部分‘利好’轉讓給消費者?目前看來,這一次關稅下調最終成為廠商及其經銷商的另一個利潤增長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