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產經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3月22日上午消息,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利文(Kevin Thieneman)日前在發展高層論壇與新浪財經獨家對話時表示,中國在礦業機械裝備的表現尚顯疲軟,中國迷你型挖掘機市場狀況令其擔憂;希望能在大陸發行人民幣債券。
補貼取消后小型挖掘機市場或存在風險
2010年,中國挖掘機市場的表現令人驚訝,呈現井噴狀態。全年共銷售各類型液壓挖掘機165804臺,同比增長78.25%,創造了歷年最好成績,多家工程機械企業所產挖掘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年初,挖掘機市場繼續火爆。數據顯示,2月份24家挖掘機企業銷量超過20000臺,同比增長134.95%,再次實現翻倍增長。
但業內專家認為,要謹防市場過熱。對此,金利文表示,中國挖掘機市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理性的,但是迷你型挖掘機市場的情況,還是讓他有些擔心。
2010年有20多個省市將迷你型挖掘機納入到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大大刺激了企業生產迷你型挖掘機的積極性。
金利文擔憂,一旦補貼取消,迷你型挖掘機生產廠商可能將面臨市場風險。
作為資金追捧的新寵兒,迷你型挖掘機新進入門檻較低、替代威脅較強,一旦取消補貼,價格優勢喪失,或許將要重蹈裝載機覆轍。
金利文認為,是否存在泡沫,目前尚難以下結論,但對今年的形勢,卡特彼勒公司非常看好。“中國的挖掘機市場將會發展得更好。”
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海濤此前在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挖掘機市場還大有潛力。
這一判斷推動卡特彼勒擴大在華產能,一系列動作也彰顯了其搶占市場的意圖。
去年6月,卡特彼勒宣布擴建徐州挖掘機工廠,擴產計劃將在2014年完成,屆時卡特彼勒在華挖掘機生產能力將擴大4倍。此外,位于江蘇吳江的新液壓挖掘機工廠定于2012年投產,天津的大型發動機工廠計劃于2013年投產。
同時,卡特彼勒公司還計劃將中國工廠復雜部件的采購盡可能多地從日本轉移到中國。據悉,該公司在中國的挖掘機工廠約有40%的部件來自日本,計劃五年內將比例至少縮減四分之一。
希望能在大陸發行人民幣債券
“大陸是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我們當然也希望能夠在大陸發行人民幣債券。”金利文表示。
2010年11月下旬,卡特彼勒選擇在香港發售2012年12月到期、票面利率2%的10億元人民幣債券。
去年2月份,香港放寬發行主體,非內地銀行及企業也可在香港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繼麥當勞嘗鮮之后,卡特彼勒公司一舉發行10億元人民幣債券,成為規模最大的非金融類海外公司發售人民幣債券案例。
雖然目前境內發行限制尚未放開,但是金利文對中國的信用市場持樂觀態度。據悉,發債所得的10億元人民幣將用于卡特彼勒在中國的融資租賃業務。
目前,卡特彼勒金融服務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融資租賃、分期付款、節稅租賃、政府租賃、代理商短期融資等。
據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挖掘機行業分析及預測報告》顯示,以融資租賃等服務為首的金融業務已經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趨勢。卡特彼勒、馬尼托瓦克、特勒克斯、小松等不僅擁有自己的金融公司,而且大部分企業的金融業務都占其總收入的50%以上。金利文介紹,在卡特彼勒公司,這個比例更高,大約在66%至85%之間。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學習這一模式。如中聯重工經過兩年的拓展,融資租賃業務迅猛發展,設備銷售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一些客戶通過融資租賃實現了資本積累的幾何級增長。
金利文認為,融資租賃業務近年來在中國的確發展迅速,但是未來還需要做出兩大突破,一是建立信用體系,二是落實保障機制,以進一步發揮金融業務在工程機械行業中的作用。
中國礦業機械裝備發展滯后
金利文不僅負責卡特彼勒在中國區的事務,同時擔任印度和東盟地區經理。在比較中印兩國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情況時,金利文認為印度整體的市場規模只有中國的1/6,但是中國在礦業機械裝備領域明顯滯后于印度。
金利文介紹,目前印度國有煤礦使用的礦車平均載重量已從40噸提升至60噸,而中國礦車的載重量則主要集中在20噸到30噸的區間。
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礦山開采熱情也不斷高漲,從而帶動礦業機械裝備行業的發展。去年11月,卡特彼勒以8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礦業機械制造商比塞洛斯國際公司,以此押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和新興市場增長的長期前景。這一收購將令卡特彼勒能夠提供全球制造商中最齊全的礦業設備系列。
但中國在礦業機械裝備的表現尚顯疲軟。不過,這也可以被理解為巨大的市場空間,卡特彼勒對中國依舊十分看好。
“這三到五年中,還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中國承包商們正在積極的走出去,到海外承包更多的工程項目。”金利文注意到,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客戶群質量近年來明顯提升。
今年1月21日,在胡錦濤主席訪問芝加哥期間召開的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上,卡特彼勒高層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資金規模超過10億美元。
業界觀察認為,未來幾年工程機械的發展機遇仍然在中國。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建設、4萬億元的水利設施建設投入、高鐵等基建建設的開工,都將有力刺激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淑靜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