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王洪江 姜婷婷 顧燁 面對鐵礦石價格談判的膠著狀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8日在此間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允許鋼鐵生產企業出于生產需要自行與礦商談判。
專家判斷中鋼協默認了季度合約定價,呼吁中國建立鐵礦石期貨交易市場,并加快發展替代鋼鐵的新型材料產業來應對新形勢。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今年以來全球主要產鋼國粗鋼產量都大幅增長,全球鐵礦石呈供不應求的態勢。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三大礦山大幅漲價,正是看到了鋼企的這一軟肋。
羅冰生認為,三大礦山目前主要是由金融資本控制,這些金融資本不考慮企業長遠利益,只以短期利益為重。
鐵礦石漲價對鋼企產業的影響已經顯現。一季度77戶大中型鋼企利潤環比下降14%。大中型鋼企的銷售利潤率僅有3.25%,相對于整個工業行業一季度平均6%的銷售利潤率,鋼鐵行業依然墊底。
據中鋼協的調查,中國目前鐵礦石庫存約為7000萬噸,可以支撐中國鋼企兩個月生產。鋼材社會庫存達1073.75萬噸,比年初798.75萬噸增長了34.43%。
這固然有國內市場需求增長的因素,同時也說明一些鋼鐵企業受鋼鐵成本不斷上升,特別是國際市場鐵礦石大幅度漲價的預期,寄希望于鋼材價格進一步上漲以獲利。
來自蘭格鋼鐵的鐵礦石分析師張琳表示,鐵礦石原材料價格波動不僅對鋼鐵企業的穩定生產不利,對于汽車、家電、造船等中間產業的成本預算也帶來了麻煩。
4月初,三大礦山與日本鋼鐵企業達成了首發價和季度定價模式,漲幅近一倍。目前中國仍然沒有接受這個漲幅和季度定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