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須跳出單純發展智能電網模式,創新發展智能能源網
編者按
早報今年以來陸續刊登武建東先生有關中國亟需實施智能電網革命性改造的論述,現在我們希望能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中國的智能能源網的發展思路。
武建東先生通過本報告首次提出了中國在智能能源網的標準建造中存在著不對稱的競爭問題,呼吁不能以智能電網的建設代替智能網、智能能源網的建設,提出了中國智能能源網的運轉框架,被業界譽為中國智能能源網學說的開創者。武建東先生認為,中國應該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場成為主導全球智能網變革的領先國家,建造影響未來百年的智能網標準,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業變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武建東
如何認識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體系模式之區別
誰能夠將現有的電力、水務、熱力、燃氣等單向運轉而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創新網絡,誰就能夠優先于其他國家達到全球能源體系更高級別的頂端水平,同時在這個歷史的轉型之中,誰就能夠把握和整合能源體系最新的國際標準。
因此,采用信息化集成技術營建一個與生產和輸送側相對稱、相互動的需求側、用戶端的運轉體系,將是對工業革命以來缺陷性工業結構和社會管理的徹底匡正和顛覆性修復,也是打開人類低碳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歷史大通道。
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有兩個營建模式。
① “分級登頂式”的漸進模式
這個模式主要是通過智能電力網、智能熱力網、智能水務網等條條塊塊的分行業改革,通過多行業不斷整合、體系不斷疊加的架構原則推進,其特點是分期、試錯、分級追求變革目標。
近二十年來移動通訊系統、電視視頻系統等都曾通過不斷試錯而效準或提升產業空間,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也為此不斷支付了使用成本。實際上,通過技術標準的超前設計和制定,可以有效地減少產業轉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滿足消費者需要,也可以大幅減少電子垃圾、推動人類更為健康的生活。
2009年9月25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公布了`《智能網業界標準的總體框架和發展路線圖》1.0版(草案),由于這個草案以電力體系為第一改革目標,美國智能網整合的主體也就主要表現為電網利益的調整和轉型。因此,美國的智能網改革基本上是以智能電網為中心的改革,智能電網的改革正成為其能源結構轉型的突破口,而造就智能電網標準也就成為這次變革的領率力量。所以,智能電網既是美國智能網格體系的組構要素之一,目前也基本上是智能網格的主體框架,也可以說美國聯邦政府推進的互動能源體系的建設主要集中在智能電網建設領域。由此客觀評價美國這個模式,它已經演變為“分級登頂式”的漸進改革,今后從智能電網到智能網的發展路線,它也許只能擇選體系不斷疊加的架構原則予以實現。
就國內智能電網的建設而言,其體系淵源源自歐美國家智能電網思想和實踐,其標準之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際力量的影響。從組織目標運轉而言,其向更高級別的互動能源網絡結構躍進之時,也許架構的升級路線只有選擇分級疊加的更換方式,因此,目前國內電力企業運轉的智能電網改革模式和美國實施的智能電網建設應屬相同的產業變革類型。
但是,美國目前制定的是智能網的標準和路線圖,而中國攻關的主體改革目標主要是智能電網,這個改革之中又有著重要的體系區別。美國智能電力網的標準設計早于、也領先中國,中國智能電網的諸多設計雖然有別于美國,但是在許多標準設計方面仍然處于吸收和模仿階段,其中國內一種頑強的觀點就是反對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為一體化改革,并認為中國能夠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已經不易了,倘任其觀點發酵,將使中國失去一次占領世界知識產權制高點的機會,我認為這個局面應力爭盡快轉變。
然而,富有創造力的美國人也不排除加速完善并調整這種發展模式,擁有美國最大的煤氣及電力設施的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在初期智能電網的投資之中,由于有關業務標準設計過低、特別是通訊標準存在問題,造成了可再生能源難以順利入網,這個教訓迫使美國業者正在提升智能網標準和修正智能網的建設路線圖。
② “制高點型”的大體系整合模式
我認為中國應跳出單純建立智能電力網的狹窄基準,集中發展有別于美國、具有中國優勢、而且國際領先的綜合性的互動能源網,由此可以避免日后的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補課。
這個模式需要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為整體資源,以制高點型的規則推動能源組織的管理變遷和產業目標置換,其特點是跨越式、跨產業突變,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實現互動式的能源網建設,我們將這種網絡也稱作智能能源網。中國能源網建設優選的架構目標應該囊括此種模式。具體的概念厘定參見我的有關文章。
倘若以這種模式推進互動能源網絡的建設,應可將智能電網的行業變革提升為互動能源體系的集成改革,并將由此誕生有更高制高點的智能網的發展路線圖和國際技術標準,有效推動中國能源用戶端的互動能力、互動標準、互動資源和互動產業鏈的建設和運轉,推動中國能源經濟加快實現升級轉型。
這種“制高點型”的模式,我在2009年5月15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表的《中國智能互動電網發展戰略報告》等文中有系統介紹,這是中國創立的基于互動化運轉的能源網的思想體系,也可能由此把握這個新型能源網的國際標準,它勾勒了中國在全球能源革命中為數不多的具有領率力量的制高點。
智能網建設的相鄰資源的集成改革現象目前正在意大利、馬耳他、韓國、澳大利亞等地出現,如果我們的能源發展路線圖不注重這種集成化的變革模式的應用,智能能源網的思想可能在其他國家開花結果。
綜上,將現有能源體系的轉型戰略置于何等思想體系作為起跑線,選擇何等技術標準為支點,將造就內容和實質完全不同的能源生產方式的變革,其造就的物質力量和管理實力自然也大相徑庭。因此,能源網變革路線設計成功,一個國家的能源體系將展現內爆的奇觀,彰顯綜合性的軟實力效應,甚至把握國際標準的領率力量;反之,將生就一個國家缺陷性的能源結構,映現跛腳式的體系運轉形態,由此將失去產業制高點的機遇,并且還需要以不斷的補丁政策來修復完善。
③ 中國智能能源網發展的戰略高點
歷時半年、集合了1500名有關專家的意見,2009年9月25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公布了美國智能網的最新規劃《智能網業界標準的總體框架和發展路線圖》第一版(草案)。由此表明美國的智能網戰略發展計劃已經跳出了電力產業窄幅運轉的視野演變為美國能源革命的帶頭主力,該草案也設計了美國智能網實施路線圖的總體框架,我認為這個草案應該是奧巴馬2009年任內能源領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初步確立了美國智能網的體系標準,贏得了全球智能網發展的新的制高點。與此同時,歐洲也在加快智能網的建設,IEC等機構也公布了有關標準。在這場全球性知識產權的重大創造中,中國應該有所作為,也有可以作為的歷史平臺和機遇
實際上目前我們使用的智能電網一詞的英文原文為Smart Grid,原意應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這個概念又包括智能家電網格、智能電力網格、智能數據網格、智能熱力網格、未來網格等多種涵義,智能電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由于有關外國公司的翻譯問題,誤將Smart Grid翻譯為智能電網,由此國內許多人一直認定國內的智能電網建設就是英文的Smart Grid之意,并以智能電力網這樣一個專業網的改革而與國際上的智能網的體系建設相比肩及接踵,進行不對稱的體系競爭,這種認識導致我們以局部產業的智能化改革而與國際上產業整體化的智能網建設錯位互動,于中國把握世界產業制高點是不利的,中國不能以智能電網的建設代替智能網、智能能源網的建設。因此,國外有人誤認為歐美推進的智能網建設在中國只限于智能電力網的狹窄范圍,并認為中外智能網的建設尚不在一個級別上,外國急著搞行業標準,中國急著推進個別行業的改革,由此,倘若中國以發展智能電網而代替發展智能能源網建設就是缺陷性戰略行動,當然不可否認,即使中國發展智能能源網建設也必須以智能電網為主要網架建設,智能電網的建設始終是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核心。
就國內而言,智能電網建設的推進是迅速和高效的,但是這個智能電力網的建設僅僅是智能能源網的網架建設的主要部分而非全部,我們不能以智能電網的局部競爭而放棄在智能網領域的整體創造,而且,這個體系建設所缺憾的就是還沒有一個世界領先的技術標準體系。因此,于改革之步驟,可照顧分行業漸進式建設的實際,而于標準,則必須照顧從智能能源網的制高點的基架之巔優先建造,這也是考驗100多年來中國工業和技術創造力水平的關鍵,也是中國生產力不可多得的領先世界的機遇。也就是說建構中國智能能源網的標準應該成為當代中國知識產權最高的創造性使命之一,它也應該成為中國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戰略高點,這個高點應該成為中國國家利益的核心要素。
但是,這個制高點建設的難點不在于市場的潛力、政府的力量、資本的投入,而在于管理的慣習,特別是部分來自各種管理崗位、源于狹隘的本位知識堅決反對改革的力量。為此,中國智能能源網的建設就需要勇敢地跨越這個歷史障礙線。
中國應該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場成為主導全球智能網變革的領先國家,建造影響未來百年的智能網標準,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業變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如何認識中國智能能源網的啟動機制
我認為:推動以600多個市級單元為主導的集成化改革應該是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的體制突破口,為此,需要
其一:應大張旗鼓地推進與輸電側智能化改革同等重要的配電側、用戶端的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的建設首先是配電側和用戶端的革命,需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持續推動改革。
其二:智能電網的增值服務是下一代具有經濟拉動作用的中國新興產業,為此需要大力推動智能電網的通訊網、數據網、家電管理網、電能存儲網等專用的建設,而這一切有賴于對地方政府智能網改革的放權讓利,分散集權式投資的風險。
其三:注意利益分配。例如,新能源的接入、調峰利益的分配、碳減排的收益、有線電視、寬帶等數據網服務、通訊網租賃等利益的整合將解決中國智能電網多元投資的動力,也將保證在電價合理波動的范圍內,有效地平衡改革的成本問題。
其四:解決中國近百億個插座、1000萬臺變壓設備、5億塊電表和10多億用戶的能源效率的全面提升,需要大力推動以市級單元為主導的智能網改革。
如何理解中國智能電網發展的市場體系模式
我認為推進有限度的市場化追求,發展基于智能電網運轉的電力交易市場是中國智能電網發展的市場體系模式的理想選擇之一。為此,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其一:智能電網發展的另一個本質就是開辟電力交易的市場化之路,逐步推動有限度的電力市場化體系建設,這是關乎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命脈之策。
其二:智能電網將營建實時、雙向、互動化的電力交易機制,這個機制將造就電網需求側的革命性轉型。美國的目標是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實現近20%的調峰利益。倘若中國通過智能電網建設,實現15%左右的錯峰調節也就意味著大約可節省1.2億千瓦裝機的容量資源,接近8000億的投資規模。
其三:這個調峰資源如果經過適當分配,可以化作中國智能電網改革的動力和紅利,極大地激發中國用戶的市場創造能力。
其四:如何認識中國智能能源網發展的技術制高點。
組織變遷是中國發展智能能源網關鍵和要害,也是新能源變革有別于傳統之處,更是激發人類創造潛力的核心。
智能能源網的制高點參考如下:
其一是實現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的互動化;其二是實現智能能源網產業的集成化;其三是實現以復合電力光纖電纜電網為主的通訊化;其四是實現發展標準的國際化;其五是實現主力能源的兼容化;其六是實現分布式能源管理的現代化和體系化;其七是實現儲能技術的實用化;其八是實現電網升級的芯片技術和兼容標準的擇優化;其九是實現信息管理平臺的體系管理高端化;其十是實現電力交易的市場化。其他。
由此,每一個制高點的體系變革都將推動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組織變遷。
其五:如何把握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運轉結構之區別和標準創造。
孫中山說過,“行之非艱,知之惟艱”,一個強國不但需要創造強大的工業生產體系,更需要創造新的生產力的發展思想和實施其行動的國際技術標準。工業革命以來產業標準的建造大多與中國無緣,而智能能源革命卻為中國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奧巴馬的能源變革之于傳統變革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實質上是催生了新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思想革命,這三個革命的核心就是思想大革命。為此,一個國家占領新的全球制高點的能力也就取決于它顛覆習慣的能力和思想的改變程度。對于中國而言, 這個革命的第一要務就是需要有效地調整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諸多的經濟運行習慣和結構,構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創新社會,據此才能確保中國將新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宏大體系付諸實踐,建立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改變中國公眾和企業的能源消費方式和生產方式,并力爭取得全球領導地位。由此,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核心是這個體系標準的建造,而且這個標準的建造也是當代知識產權的最高創造,具有無與倫比的回報價值,同樣是檢驗中國能源思想創新能力的標志。
基于此,我在與一些國際學者的交流之中迫切地感覺到,這次能源大革命缺的不是技術、不是資本、不是市場,而是思想,缺乏的是將我們整個人類能夠正確地帶進下一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變革的戰略增長的知識和生產標準。
也正是基于此,以前的工業革命的進程領導者,可以是工程師團隊,可以是資本團隊,而這次新的能源大革命的領導者一定是思想家團隊,實際上,目前掌握美國能源革命的恰恰是這樣一個思想家團隊,這就更需要我們從歷史大體系角度認識這場能源革命,從全球最先進的能源變革的計劃中整合出中國能源革命的超越戰略。
基于對智能網戰略模式的分析,本文將以美國為主的智能網的標準與我主張的中國發展智能能源網的標準進行了體系比較,其主要區別之處大約可劃分為30-40個方面,本文列舉其中部分不同點予以介紹(見右表)。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網研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首席能源專家 bebobe@163.com"> bebob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