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舟山日報》經營骨干持股改革
本刊本期《報業(yè)觀察》欄目載文報道說:地處浙江舟山群島的《舟山日報》,把發(fā)行部由事業(yè)單位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并率先實行經營骨干持股改革:報社控股35%,公司總經理占12.5%,副總經理占6%,公司管理部門和發(fā)行站管理人占6.5%。從去年5月到今年3月的不足一年時間內,改制激發(fā)了活力,拓展了業(yè)務,也規(guī)范了管理,從而釋放出更多的生產力。于是在遭遇金融危機、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公司業(yè)務逆勢飄紅,總經營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0%。也許因為一直是出版?zhèn)髅?/a>業(yè)實行股份制的倡導者和研究者的緣故,筆者對這條消息格外關注。
其實,從老祖宗的理論體系看,這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力使然;從改革的邏輯來推演,這絕對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向。盡管我們從很遠的年代就念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對基本矛盾的經,但真正開始思考并把這種理論轉化為行動,更多地還是近30年的事情,對于出版?zhèn)髅綐I(yè)來說,更是近年來的“營生”。改革的目標不外乎塑造市場主體,規(guī)范市場關系,轉型政府管理,完善民主權力,構建和諧社會等等。而塑造市場主體,雖然我們已經為之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仍是一道沒有破解的課題。成立集團也好,轉企改制也罷,核心問題仍舊是絕大多數出版?zhèn)髅?如果稱之為企業(yè)的話)是否真正成為完整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其標志就在于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在于法人治理結構,在于一定的自然人對企業(yè)股權的擁有和責任,這是市場主體的本質特征之一。“改到深處是產權”的道理也在這里。筆者關注這家市報股份制改革的緣由也出于此。
大量的跡象表明,股份制改革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出版?zhèn)髅綐I(yè)改革的重心或中心。國資委關于國有企業(yè)引入職工持股的規(guī)定條款,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與借鑒,特別是總署最近頒布的改革指導意見中提出“允許條件成熟的出版?zhèn)髅狡髽I(yè)經過批準,探求實行股權激勵機制的試點”,應成為我們的指南。具體到一個企業(yè)或一個已經初步轉企改制的出版單位,我以為還有三條可為其咨詢:理論要清明、路子要端正、方法要對路。所謂“理論要清明”,即理論上要清楚明了、明白。不是心血來潮,腦子發(fā)熱,刮一陣風,圖個熱鬧,造個影響。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涵之要點,是社會主義矛盾運行之基點,也是企業(yè)活力與約束力的根本源泉,甚至風靡西方的科斯與諾斯的新制度經濟學也在這個問題上與老祖宗的見解不謀而合。如果從經濟運行講究繼承制與政治運行講究輪換制的不同規(guī)律來看,股份制則只能是我們深化改革的不二選擇了。所謂“路子要端正”,即定位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論,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用心,或曰“企圖”。作為出版?zhèn)髅饺藖碚f,都是黨和政府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責任人和守護人,是民族文化的責任人與守護人,因此,在選擇股份制時的首要考慮就是通過產業(yè)手段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真實發(fā)展,是“天下為公”的召喚,是長期發(fā)展不起來的羞愧轉換,決不是為了一己的私利、少數人的私利而千方百計地去流失國有資產、公有資產,那就偏離了方向,可憐了自己,最后既敗壞改革的名聲,也會葬送自己的政治、經濟生命。如果有了這個
“底氣 ”,也就不會被“私有化”的非議所動搖了。當然,在制度設計上,也要有相應的保證。
所謂“方法要對路”,即要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實施。比如作為一個傳媒單位,要選好突破口,可以先從經營部門突破,這與大的政策比較吻合,也與市場關系更加貼近,同時又對整個內容生產有較大的、直接的拉動作用;其次要搞好股權份額配置,在確保國有資產不能流失還要增值的前提下,注意各方面的利益與權力的協(xié)調與平衡,管理層要考慮,骨干層要考慮,一些老資格的具備一定條件的職工也應逐步考慮,以求最大凝聚人心;再次要規(guī)范運作,該由企業(yè)配置的份額就由企業(yè)配置,該由當事人自己投資的就由他們自己投資,防止授人以柄,留下口實,又起不到激勵與制約的作用;最后,要有配套措施。象舟山日報社一樣,輔之以相應的與效益掛鉤的薪酬制度,與能力資質相連的職稱制度,等等,同時也要不失時機地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以形成良性循環(huán)之系統(tǒng)。
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