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雖然,當前國際航運業供求失衡局面無實質改善,航運市場運價處于低位運行,而內陸轉運成本、港口費率不斷上升,航運企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但是,我們相信,隨著巴拿馬運河擴建的完工,今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海運貿易通道將更加便捷暢通,我們有興趣在美國尋找合作機會,改善美國碼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展樞紐港,加強中美海運通道的建設。”
本報記者 高江虹 西雅圖報道
2015年9月24日(美國時間9月23日),中遠集團董事長馬澤華在西雅圖參加完第八屆中美企業家圓桌論壇來不及參加午宴,就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獨家專訪。他說,美洲市場是中國航運企業頗為倚重的市場,基于對中美雙邊貿易前景的信心,中遠有興趣在美國尋找合作機會,改善美國碼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展樞紐港,加強中美海運通道的建設。
但他同時表示,由于美國對外資投資的限制,上述投資意愿的實現有些困難。希望中美兩國盡快達成高水平的互利互惠投資協定,為中美雙方企業的投資運營清掃障礙。
1979年4月,在中美建交前幾個月,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柳林海”輪首航西雅圖,成為破冰之旅。36年后,經過歷史沿革化身為中遠集團在美國已有航運、碼頭、物流和制造業多種投資。
中美貿易依然正增長
《21世紀》:今天的中美企業家圓桌論壇談了些什么內容?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上說了些什么?
馬澤華: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圓桌論壇,大家都很積極表達了對中美合作的巨大期望,也談了些建議和看法。美方企業家主要對知識產權、透明度和標準平臺有訴求,而中方企業家則是希望美國不要對安全問題過度敏感,讓中國投資限制少一些,更順暢些。
習近平主席聽了三位美國企業家和三位中國企業家的發言后,也對企業家們說了自己的看法。習主席主要說了三個要點,分別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長期向好,中美貿易的潛力很大,中國對外改革開放的力度會越來越大。
《21世紀》:習近平聽了哪幾位企業家的發言?
馬澤華:美方發言的有IBM[微博]董事長羅睿蘭、迪士尼公司董事長艾格和陶氏化學董事長利偉誠。中方發言的有阿里巴巴[微博]董事會主席馬云[微博]、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和聯想集團[微博]董事長楊元慶[微博]。
《21世紀》:現在有很多外資企業退出中國的傳言,習主席怎么穩定外資企業對華的信心?
馬澤華:習主席對企業家很重視,他說企業家是發展的動力,是克服困難的力量。他告訴大家,中國是個很有投資回報的地方,改革開放力度會越來越大。他講得很通俗,說中國改革開放是基本國策,打開了就再也關不上了,要持開放態度。
他還希望中美兩國盡快談成高水平互利互惠的投資協定。中美貿易合作潛力巨大,中國有中等收入3億人,未來十年要翻一番。未來幾年,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將達到10億美元。中國有廣大的互聯網用戶,11億手機客戶,對高科技產品的興趣也很濃厚。兩國出口貿易盡管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各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中美貿易仍然是正增長,顯示著巨大潛力,如礦石、石油、大豆等傳統貿易需求還是很大,另外中國對高科技、清潔能源、綠色環保技術都有巨大的需求。
除此之外,中國文化產業也對美國有巨大需求,習主席舉了一個例子,說在上海當市委書記時,上海考慮引進迪士尼時曾有不同意見,認為中國迪士尼應該有中國特色,但是習主席認為上海迪士尼應該保持美國特色,美滋美味,因為中國需要多種文化。可見習主席對文化也是持開放態度的。
海運合作前景廣闊
《21世紀》:國際關系對航運企業的經營是否有影響?過去幾十年中美關系波動給中國航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近幾年情況是否有所改變?
馬澤華:國際航運業服務于國際貿易,兩國之間的貿易發展受到兩國關系的直接影響,從而直接影響至海運業的發展。中美兩國海運貿易往來就是最好的佐證。
1979年4月18日,隨著中美邦交關系正常化,中遠(指中遠集團前身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柳林海”輪從上海首航美國,抵達西雅圖港,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艘掛靠美國港口懸掛五星紅旗的船舶,結束了中美海運關系自新中國成立隔絕了三十多之久的歷史,掀開了中美海運貿易的新篇章。應該說,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首航,很好地完成了重建中美兩國貿易關系的歷史重托。
中美兩國關系一方面是政治、戰略關系,另一方面也是經濟、貿易關系。中遠在美國的業務是這兩種關系的見證人。特別是在經濟貿易關系上,伴隨著中美兩國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入廣闊,以及中美兩國在海運領域的合作對話,我們從當初找不到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物,主要貨物都是從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物;到今天中國到美國的進口貨物占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出口市場面臨挑戰的巨大轉變。
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為中遠集團的總體事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促進了美國當地的發展。在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2001年,由于受“9·11事件”的沖擊,波士頓港經濟困難,當時歷史悠久的“勞工港”面臨關閉的命運,9000名員工面臨失業,希望中遠船舶掛靠。面對歷史的選擇,中遠集團在經過充分調研論證以后,決定掛靠港口,不僅拯救了波士頓港地區和海運息息相關的產業鏈和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中遠與波士頓港的雙贏合作,成就了中遠與美國人民的友誼,已成為美國主流社會及媒體廣為宣傳的佳話,也已成為中美貿易合作的典范。
《21世紀》:習主席提出的“新型大國關系”對航運企業是否有幫助?您對兩國經貿往來的未來怎么看?
馬澤華: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中美海運合作驅動強勁、層面廣泛、互利共贏。
首先,中美兩國作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國,在加強海運方面的合作具有強勁的驅動力。今年上半年,海運市場總體價格下跌,集裝箱運輸跌幅顯著,遠東歐洲之間航線裝載率只有85%,但遠東到美西航線能夠達到90%,遠東到美東航線更能夠達到95%。目前,中遠在美國每周有23條集裝箱運輸周班航線,其中太平洋航線20條,大西洋航線3條,承運美國進出口箱量約150萬標準箱,直掛12個港口。另外,我們不僅對美國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增長有信心,對美國全球貿易的增長也十分有信心,中遠還有服務于美國和歐洲貿易的跨大西洋航線等為美國貿易服務的第三國航線,今后還會投入更多的運力服務于美國與亞洲以外其他地區的貿易。
第二,合作層面趨于廣泛,有利于海運業的發展。兩國在海運領域的合作涉及到多個層面,包括政策、環保、業務、基礎設施建設等不同領域,中美雙方多層面合作的順利,有利于全球海運和國際經貿的健康發展。
第三,互利共贏的合作宗旨將為海運提供更多機遇。從政策層面來看,中美雙方海運監管的對話和合作,有利于保障國際海運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在減排和環保標準技術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海運環保和能源利用效率等。
中遠有意投資美國港口
《21世紀》:中遠在美國與美洲市場的投資發展如何?美國市場與美洲市場在中遠集團的全球市場里所占份額多大?業績表現如何?
馬澤華:除了傳統的航運板塊的業務,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中遠在美國的業務不斷豐富與發展。
航運業務方面,目前,中遠每周有23條周班集裝箱運輸航線掛靠美國,其中太平洋航線20條,大西洋航線3條,連接遠東、歐洲及地中海,承運美國進出口箱量約150萬標準箱,直掛長灘、洛杉磯、奧克蘭、西雅圖、波士頓、波特蘭等12個港口。中遠集團同時在散雜貨、特種貨運輸方面也與美國客戶保持著密切合作。
碼頭業務方面,中遠早在2001年就與美國SSA Marine公司、合資成立了美國太平洋碼頭公司(PMS)。歷經十四年的經營與發展,PMS公司以位于長灘港的太平洋集裝箱碼頭為經營實體,為中遠及第三方客戶提供集裝箱裝卸、堆存、中轉等服務,已經成為中遠集裝箱跨太平洋航線在美加地區的重要港口集散基地,也是目前中遠在美洲地區唯一控股經營的集裝箱碼頭。
物流業務方面,1996年,中遠美洲公司成立了獨資的物流公司。2006年,為進一步發揮國內國外聯動,拓展相關業務,中遠物流出資入股并獲得50%的股權,原獨資公司亦更名為中遠物流美洲公司,主要提供包括供應鏈管理、鐵路運輸、卡車運輸、倉庫儲存、空運代理等物流服務。
在制造業方面,中遠成功參與了多家美國客戶的海工產品建造項目。此外,中遠在美國還提供海運代理、船舶檢修、燃油供應等海運服務。
目前,成立于1982年的中遠美洲公司,總部位于新澤西州西考克斯市,是中遠集團在美洲地區的區域管理中心,承擔著中遠集團在美洲地區的區域經營和管理的雙重職責,管理中遠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機構。近年來,中遠美洲公司克服了國際經濟和航運形勢低迷帶來的各種挑戰,效益指標連年穩定增長,是在美國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大型中資企業,中遠的品牌和企業形象在美國也得到較高的認同和肯定。
《21世紀》:就整個中國航運業而言,中國航運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投資多嗎?美國市場對中國公司而言意味著什么?存在怎樣的困難?有需要兩國政府高層出面協調的地方嗎?
馬澤華: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對外貿易在國際貿易中舉足輕重。作為承擔了全球80%以上的國際海運業,美國市場一直是重要的核心市場,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航運公司而言。以集裝箱航運公司為例,據航運咨詢公司Clarkson的統計數字,目前,遠東至北美的跨太平洋航線集裝箱運量約占全球集裝箱運量的13%。包括馬士基航運等在內的全球前20大班輪公司,無一不把美國市場作為跨太平洋航線上最重要的市場。
中美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并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經貿間的廣闊合作,為中國航運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中遠集團一直注重國際市場的開拓,目睹了中美貿易的巨大變化與迅速發展。同時,中美貿易的發展也帶動了中遠在美國的業務發展。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中遠在美國的業務,無論是當初傳統的航運板塊業務,還是后期不斷發展的物流、碼頭、制造業等業務,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當然,在過去的發展中,我們也經歷了一些波動和曲折,碰到過很多的困難。經過我們的努力,以及兩國政府和相關單位的對話與支持,這些困難有些解決了,有些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去呼吁、解決。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而美國政府也在吸引外資,相信隨著中美兩國企業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航運業將面臨更多機遇。
雖然,當前國際航運業供求失衡局面無實質改善,航運市場運價處于低位運行,而內陸轉運成本、港口費率不斷上升,航運企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但是,我們相信,隨著巴拿馬運河擴建的完工,今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海運貿易通道將更加便捷暢通,我們有興趣在美國尋找合作機會,改善美國碼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發展樞紐港,加強中美海運通道的建設。
《21世紀》:中遠集團近幾年一直持續投資海外碼頭,最近又投資了土耳其碼頭,中遠對美國和美洲市場有怎樣的布局和打算?除了航運項目外,是否還有其他投資考慮?
馬澤華:中美貿易的發展帶動了中遠在美國的業務發展,也推動了中遠在全球事業的發展。下一步,在美國及美洲市場,我們將繼續以中遠美洲公司為核心,圍繞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化和規模增長等四個維度,全面推進中遠在美國及美洲市場的業務發展。
在集裝箱航運方面,我們將樹立泛美洲市場整體經營的理念,完善航線網絡鋪設,抓住巴拿馬運河擴建的機遇,升級船舶,并增加美東航線的運力投入。在干散貨航運方面,將進一步加大美國地區客戶的開發,實現營銷方式從“運力營銷”向“市場營銷”的轉變、攬貨網絡從“單點布局”向“網絡布局”轉變,不斷拓展業務。在碼頭業務方面,將繼續順應船舶大型化的趨勢,把握樞紐港的發展機遇,配合中遠集團船隊的全球發展戰略和航線布局,致力推進碼頭全球化布局。同時,也將繼續加大物流倉儲、船舶檢修、海運代理、燃油供應等相關業務的發展。